小乡村里架了座“致富桥”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因为有了一座获得过建筑领域“奥斯卡”的竹桥,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开发商将重点打造的休闲胜地。
小桥如何斩获大奖?它的“到来”对这个乡村有何意义?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渝北区兴隆镇杜家村实地打探了这座小竹桥。
斩获“2019年中国年度大奖”——可持续发展成就项目评委会特别奖的“一心桥”。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一个大奖,花落乡村小桥
12月底的一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渝北区兴隆镇杜家村。静谧的村子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干净的公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乡间小屋。穿过屋宇间的小道,我们才发现别有洞天——一座用竹子搭建的桥,静静地架在村旁的后河上。
这座桥叫“一心桥”,桥身只有节点部位能看到少数钢钉,通体呈发黄的稻草色,和乡村的景色相得益彰。就是这座其貌不扬的竹桥,在2019年5月,获得了“2019年中国年度大奖”——可持续发展成就项目评委会特别奖,同场获奖的还有广州太古汇、中信大厦等知名项目。据了解,该奖是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颁发,被称为地产和建造领域的“奥斯卡”。
“一心桥”跨度达21米,桥宽3米,使用了716根毛竹建造而成,是目前中国自主设计的跨度最大的竹桥,设计使用寿命可达20年。这座桥是由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并组成的“现代竹木结构研究团队”在2018年4月共同修建完成,团队带头人是土木专业博士生邵长专。
为何选址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乡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联系上了邵长专。他告诉记者,在一次坐大巴的过程中,他听开车的司机说,渝北区兴隆镇杜家村有条河,阻断了村民的出行,十分不便。听到这个消息后,邵长专便带着团队数次去现场考察,在他看来, 村民有这个需求,我们的科研成果也需要实践,为什么不做呢?
一心一意,专注竹子造桥
很多人会认为竹子比较软,容易烂,怎么可能撑得起一座桥?邵长专回忆,当时就有村民质疑他们:“用毛竹做农具还可以,但你们要用竹子造桥,那就是天方夜谭。”
但造竹桥还真不是天方夜谭,这是邵长专长达10年的研究成果。
10年前,在一次探访云南绿春县贫困村的公益活动中,邵长专看到孩子们从一些随意摆放的竹子上过河上学,底下就是湍急的水流,非常危险。邵长专深受触动,自那以后,邵长专就和研究团队一起,在贫困地区用当地的竹子建造结实耐用的竹桥和建筑。
邵长专与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发现,竹子的化学成分比木材多了一种——糖分,把糖分处理掉以后,它的耐久性其实跟木材差不多。而且,中国南方地区毛竹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一心桥”使用的716根毛竹几乎都是在重庆本地取材的,方便又便宜。
“一心桥的主体结构使用原竹材修建,桥面也铺装竹排面板,只使用少量钢材,如螺栓、角钢连接。”邵长专介绍,所以这座桥也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环保、污染少,造价也较低。
在设计上,为让竹桥还原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项目团队还邀请了来自江浙地区的6名工匠参与其中。同时,为让竹桥寿命更长,减少风吹雨淋,他们还特地在顶上搭了一个棚。
造成后,邵长专和团队将这座桥取名为“一心桥”,寓意“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
邵长专说,桥获奖是自己意料之外的,目前,在他的牵头下,还有三座类似的桥在建,其中重庆就有两座。邵长专称,将继续推动竹子在建筑领域的使用,希望能成为一个产业,带动农民创收致富。
一幅美景 竹桥变身“致富桥”
70多岁的当地村民陈永翔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条河是我们以前进城的必经之路,天气好的时候,放几块大石头踩着倒是能过去,但一下雨涨水,就没办法进城了。”
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渝北区兴隆镇杜家村党支部书记李跃文也想过很多办法,但这条河流向观音洞水库,这是渝北区的饮用水库,在上面架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桥不太现实,这座竹桥恰恰解决了生态环保问题。
“一心桥”修筑好后解决了杜家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其实,这座桥不仅通了村民的路,更鼓了他们的荷包。
李跃文说:“开春的时候,这里全是来耍的游客,想拍照还要排队。”
“来看桥的人都要顺便带点土货回去,土鸡、土鸭我们以前都要拿去镇上卖,现在卖给游客,我们收入也增加了。”陈永翔笑呵呵地说。
竹子也能变“金子”。一座桥给一个村子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如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杜家村看到,“一心桥”旁已经建好了一个大大的水车,十几个施工队员在村子里忙碌着。
原来,“一心桥”火了之后,就吸引了重庆某开发公司,正在当地打造一系列衍生装置和娱乐设施。
李跃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未来,在这座竹桥旁边,还要建一条竹子打造的用餐长廊,一些闲置的村民房屋,也可以租出去,改成民宿,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来耍。”
离开杜家村时,天色已近傍晚。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务农的老伯、闲聊的大婶三三两两穿过“一心桥”回家,犹如一幅让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画卷。未来,这座小小的桥还将给这个小乡村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