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4 10:50:0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关照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胡昊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其在讲话开篇就中提到:“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这里所说的“正确义利观”正是贯穿全文的外交思想,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具体的援非举措都是这种道义外交思想的具体体现。
所谓正确义利观,是近几年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所秉持的方法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这鲜明地表达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正确义利观的思想来源于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关于义利辩证关系的思考,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重义轻利思想,“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的义利并重思想等。这种道义思想放在今天的外交实践中就是表现为不损人利己,在发展自己的“利”的同时,不损害别人的“利”,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对于自己来说则算做到了义利兼顾。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义出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一己私利而危害他国权益,摒弃非赢即输、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国家交往观的超越。于世界而言,其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向着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于中国而言,这有利于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有利于传播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于以非洲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秉持义利观去适当地放弃一些自己的“利”,帮助对方实现发展,这不仅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也符合长远的国家利益。
即使是以现实主义的“智猪博弈”模型来看,正确义利观都是符合理性的国家利益的,即在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的交往中,强势的一方只有出让一些利益,合作才能进行下去。非洲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密集的地区,中非合作正是最能体现以正确义利观为方法论的外交思想的典范。
在正确义利观的指引下,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了具体的援非“五不”原则以及“八大行动”。“五不”原则这种不干涉的思想往近了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4年援外八原则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往远了说,是对中国古代“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包容思想的承继。
中非彼此远隔重洋,肤色不同、语言不通,只有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利益差异,才能在“和”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而“和”也是古代道义思想的一种。所谓“八大行动”,是在推进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基础上,在未来三年中国与非洲的重点实施的具体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以正确义利观为代表的道义思想,“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中国在产业上、基础设施上、环保卫生方面等领域皆对各非洲国家施以不同的发展援助,这既是中国当前的“义”之所在,也是中国未来的“利”之所在。
如习近平主席在“八大行动”中提到,中国将开通更多中非直航航班,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非洲来说,势必会因中国游客的增加而受益,从长远上来看也利于两地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历史上曾有过相似的遭遇,今天也面临同样的发展需要,中国始终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在帮助非洲国家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这将是中非关系真正行稳致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