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3 17:10:06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川川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北雄安调研考察和亲临指导,这时隔上次他到雄安调研和指导工作不到两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如果说2017年初总书记亲临雄安是打响了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宏伟计划开始实施的“发令枪”,那么这次调研就是擂响了全面推进宏伟计划有序展开的“战鼓”。
前不久,《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得批复。这部规划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制完成,描绘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图景,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凸显了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决心,为创造“雄安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媒体报道说,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根据中央批复精神和《规划纲要》,有关部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精心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这份《总体规划》是在《规划纲要》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力求深化细化规划内容,充分体现了“千年大计必作于细”的思想理念。
《总体规划》共分为14章、58节,包括总体要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国土空间优化与管控、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新区风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之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发展之城、创建数字智能之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实施等内容。
这份《总体规划》集中体现在一个“细”字,“细”也将贯穿于规划实施落地见效的始终。
这个“细”体现在规划的顶层设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雄安新区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据有关报道,为了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完成了这份《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强调统筹兼顾、多规合一,融合京津冀三地和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乡开发建设等方方面面;在《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同步推进专项规划编制,着力各专项规划编制之间的横向协调、不同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既突出新区的经济价值,更重视新区未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价值等,充分体现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时代内涵。
这个“细”体现在布局的各个环节。《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起步阶段就着眼于从交通政策制定、出行行为引导、基础设施保障、生态环境整理和建设布局等各个方面统筹设计,紧紧围绕“人”做文章,未来的新区要能吸引人、留住人、留住心,就必须设身处地、必作于细,从人的幸福感到空间体验出发营造工作生活的高品质空间,未来的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都要是绿色低碳的,又要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实现新区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建成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更要能体现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充分展现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新精神和新追求。一定意义上,这就必须跳出既往城市建设的思路框框,一切面向未来打造生产生活空间。
这个“细”体现在推进的远近结合。这份《总体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在初步建设阶段有着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新区要能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中期要构筑起新区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形成“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开放空间系统。未来新区要建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绿色之城和创新之城。
雄安新区这块热土环辖美丽的白洋淀,史上就有“水乡花县今新邑,北地江南古渥城”的美誉,是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当代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地,那么面向未来的雄安新区必然要建设质量成为标杆、生态更加美好、山水务必秀丽、人和自然共生共存的祥福之城,必将成为中国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支点,展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无限创造精神的新图示。
蓝图已经绘就,千年大计只争朝夕。(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