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头条|学习有方|学而时习|习文乐见|春风习来|学习书架
中国习观>正文

【学习有理】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仗

发布时间:2019-01-24 10:31:1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川川

高玉林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段重要征程。打赢这场决胜仗,既要有决战必胜的信心、昂扬向前的斗志和苦干实干的精神,也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和切实践行。


       从中国历史看,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社会目标。“小康”反映了中国古人对生活安定、经济宽裕的向往。《诗经》上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说,老百姓太辛苦了,应该有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礼记》把“小康”作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具体描绘了小康社会的特征,如“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刑仁讲让”。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即“温饱”、“小康”和“现代化”。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小康是在总体小康基础上标准更高、内容更丰富、要求更全面的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制度道路看,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阶段任务。在世界发展史上、社会主义发展史上,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诠释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奋斗,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在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近代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问题,为人民谋上福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阶段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日就是见证中国发展奇迹之时,是记录中国历史伟大跨越之时。


       从民族复兴看,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复兴意味着曾经有过辉煌,也意味着历经悲惨苦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伟大夙愿,也是几代人的上下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勾画了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基和关键步骤,没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贫困人口还有三千万,今年将实现一千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人均国民收入约8790美元,与高收入国家门槛1.2万美元还有较大差距。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使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需要做好各种思想和工作准备,坚定信心,付出很不平凡的艰辛努力。


       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彰显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对经济发展、人民民主、文化软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掉队。未来三年的任务是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城乡一体、区域协调、东西联动、共同发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的统一,战略性与操作性的结合。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仗,未来三年的攻坚、冲刺和收官十分重要。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局。(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