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4 14:23:09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川川
李若愚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展现出中国以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实际行动来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的诚意和决心。在逆全球化倾向愈演愈烈的当下,习近平主席做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宣言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当,力挽狂澜之举。
逆全球化倾向愈演愈烈,全球贸易投资增长受冲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表现为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社会上的排外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在全球广泛抬头。经济逆全球化是指与经济全球化相悖、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逐渐消减的全球性发展趋势。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两大重要事件标志着英美作为曾经的经济全球化重要推动力量转身变为逆全球化的领头羊,逆全球化的力量由以往的民间社会上升到了国家意志,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在逆全球化倾向下,国家间合作共赢的一面减弱,竞争对抗的一面上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贯彻“美国优先”的理念,接连“退群”,美国目前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和巴黎协定,又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失序风险。此外,特朗普还针对主要贸易伙伴采取了加征关税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于中国这一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逆差来源国,美国更是强硬以对,接连采取一连串的贸易摩擦行为。
在经济层面,逆全球化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不同经济体表现分化,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显著放缓。IMF数据显示,1990-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7%,2009-2017年则降至3.4%,其中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由2.6%降至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在这两个时期均为5%。世界经济力量出现“东升西降”是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处于危机中心,其经济实力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而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处于危机边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仍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下降带来的“失落”和心理“失衡”助长了发达经济体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之前期全球化快速推进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平衡,发达国家中的底层民众并未从全球化中受益,反而经历了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增长放缓等冲击。因而“逆全球化”在发达国家存在较为坚实的民意基础。全球经济“逆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贸易增长率显著放缓。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IMF数据显示,1980-200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3.53%,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年均增速为6.09%,后者比前者高出2.56个百分点。随着逆全球化潮流上升,2008-201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3.33%,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年平均增速为3.17%,后者比前者低了0.16个百分点。受世界贸易低增长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也明显放缓。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达到创纪录的1.9万亿美元。但自2007年以来,全球FDI流量很少超过1.5万亿美元,2017年全球FDI降至1.43万亿美元,为三年来最低点。发达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国投资设置障碍是世界贸易与全球FDI增势放缓的重要原因。WTO数据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已从2000 年的606 件增长到2015 年底的14807 件,15 年间增长了24 倍。而针对跨境投资,发达经济体通过诸如国家安全审查等方式为外资并购设限等案例屡见不鲜。
全球化大趋势难以扭转,目前处于低潮调整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基于技术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客观规律而发展形成的,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球化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是人类整体增加福祉的共同需求。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全球经济融合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生产融合方面,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在日益深化。市场融合方面,不论是资金等生产要素,还是普通的商品,市场的融合不断深化。打破市场的融合,打破生产的分工,重新退回各经济体相互割裂的状态,在经济上不合理。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呈现全球趋势的背景下,全球生产与市场的融合趋势更是难以扭转。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所说,“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全球经济走势对全球化发展趋势有重大影响,稳定复苏的全球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发展空间。据IMF 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增速有望达到3.7%,到2022 年世界经济将总体稳定在3.6%~3.7%。世界经济在未来一个阶段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保持全球贸易合理增速。当前主流的经济学观点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顾历史,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一直交替出现,逆全球化可视为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逆全球化将催生全球化的新发展和新特征。近几年逆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凸显了全球化进程的困境,也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轮低潮调整时期,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以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来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全面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受益匪浅。加入WTO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出口规模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1-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13.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4.3%,进口年均增长13.5%,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吸引外资方面,2001-201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9%。对外投资方面,近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7.2%。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7年世界排名第二。庞大的经济体量、极具潜力的国内市场、完善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中的重要地位,以上因素赋予了中国在全球化低潮期担当领军力量的能力。近几年,在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一再向全世界表明支持全球化的坚定立场,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中国由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日益变为了坚定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中国以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来兑现庄重承诺,通过促进“公平、合理、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始,中国加大了扩大进口的力度与决心。今年7月1日起下调部分亚太国家进口关税以及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9日转发商务部等20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在中央要求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号召下,各省区市迅速跟进。例如,河北省提出了4个方面、19项具体内容的扩大进口举措。近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工业品等商品的最惠国税率,涉及1585个税目,约占中国税目总数的19%。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是中国扩大进口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包括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三大内容,是我国推进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本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72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参加国家展的有81个国家,参加企业展的有超过3600家企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演讲中讲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中国真诚向各国分享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展现出以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来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