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八面来风

富民兴渝贡献奖获奖人物 |邹全明 瞄准疫苗领域做原创研究

发布时间: 2020-01-06 10:28:11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image.png

邹全明正在做研究。(受访者供图)

1月1日凌晨1点多,邹全明合衣躺在行军床上,明明很困,脑子里却满是基因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

基因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是什么?那要先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讲起,金葡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种严重致病菌,位居世界卫生组织耐药清单中革兰氏阳性菌首位,即超级细菌。

从2008年起,陆军军医大学药学与检验医学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主任邹全明及其团队便开展了金葡菌感染的免疫防治研究,历经11年研制出基因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该疫苗是目前国际上抗原组分最多、效果最佳的金葡菌疫苗,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自主研发并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金葡菌疫苗。

除金葡菌疫苗外,邹全明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世界首个基因工程幽门螺杆菌疫苗,另有三个超级细菌疫苗正在临床前研究中,成为本领域的国际领跑团队。日前,邹全明获得2017-2018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

瞄准疫苗这一领域做原创研究

56岁的邹全明出生在四川西充,大学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由于大学毕业时做的设计是研究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疫苗,所以邹全明对疫苗研究特别感兴趣。后来又分别在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就读研究生和博士。

在邹全明心底一直有个愿望:做人体免疫方面的研究。1994年,他转到第三军医大医学检验系,开始了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为啥会选择“对付”超级细菌?邹全明说,超级细菌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而出现的严重耐药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报告》显示:欧美因感染“超级细菌”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万人。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000万人。

金葡菌就是超级细菌之一,可导致骨髓炎、脓毒血症、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肺炎、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并发症。

“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在邹全明看来,疫苗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最佳手段,于是,他带领团队扎进了金葡菌疫苗研发领域。

团队从2742个蛋白分子中筛选出5种保护性抗原

事实上,国外各大生物医药公司也瞄准了金葡菌疫苗的研发,包括默克、辉瑞、葛兰素史克等生物医药公司,其研发的9个金葡菌疫苗在开展I、II、III期人体临床试验时,均宣布失败。

“做原创很难。”邹全明坦言,按照国际惯例,研发原创疫苗必须同时具备几个条件:一是最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二是需要“研发资金”10亿美元。三是需要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四是需要高端的仪器设备及国际GMP标准的试验车间。“有了这些必需条件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还有一个非人力可控的东西就是机遇,要在至少100万个药物分子中选出一种有效成分,换句话说,成功率只有100万分之一。”

以金葡菌为例,邹全明要从金葡菌全基因组2742个蛋白分子中筛选出关键“零部件”,还要对其进行修饰、改造,才能有效抵御金葡菌的感染侵袭。

“金葡菌不仅结构复杂,还很狡猾,耐药谱随时在变化。”邹全明介绍,由于实验不能在人体上直接进行,因此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稳定的动物感染模型,尽量得到与人体相同的病理表现,例如全身脓毒症感染模型、急性肺炎感染模型以及骨外伤感染模型等等,再来观察其接种疫苗后的反应予以评价。

一次次筛选,一次次失败,再筛选再失败,周而复始。

“这个过程是很寂寞的,也会让人萌生放弃的念头,但科研就是如此,走上这条路就需要遵循它的规律。”邹全明也是这样告诫自己和同伴。于是,加班成为他们的常态,连续48-72小时守在实验室;团队中,曾浩教授的母亲做肿瘤手术,他因不能离开试验现场而无法在医院陪伴;另一名博士在相亲后,女生约了他七八回,他都没时间去,两人最后也告吹了。

最终,邹全明带领团队筛选并鉴定出抗原性强、特异性好、保守性高,免疫保护效果明显的5种保护性抗原。2016-2019年,开展了Ⅰ期、Ⅱ期临床试验,已有500余人参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安全性与耐受性好,产生了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该疫苗的成功研发将为从源头上控制超级细菌的流行感染提供安全有效的科学手段。”邹全明透露,将尽早完成III期人体临床试验并上市,挽救更多的生命。

研制出世界首个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在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二楼实验室墙上,“做原创研究,争世界第一”这几个字很是显眼,这也是邹全明几十年来的写照。

除金葡菌外,邹全明的另一个研究对象也很“可怕”——幽门螺杆菌。它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菌。

自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以来,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都一直在努力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试图通过疫苗接种减少乃至消除由该菌引起的相关疾病。但是,这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一直未能攻克。

2009年3月,邹全明率领团队历时15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预防胃病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并获国家原创1类新药证书。这不仅是国际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成功范例,也是我国原创疫苗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中,95%均是仿制品种)。

2010年6月,幽门螺杆菌发现人、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Barry J. Marshall教授来到项目研发实验室现场考察,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2011年12月,他在对该疫苗的书面评价中这样写道:“他们的确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其他研究者未能获得的成功”“该项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现已有大量人群感染、将来也有很多人会感染幽门螺杆菌,该疫苗是目前防治幽门螺杆菌最经济、适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