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艺术

毛线也能编织成艺术品?川美这场个性展览邀你来看

发布时间: 2020-01-06 11:19:03 | 来源: 上游新闻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一团团毛线,除了织毛衣,它还能百变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1月5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四川美术学院获悉,该校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教学成果汇报展在虎溪公社已开幕,该校13个特色工作室带来的展览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毛线”挂墙变艺术品

走进纤维艺术特色工作室,各式各样的纤维,在一双双巧手的编织下,成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横看竖看,墙上的画比较特别,凹凸得当,深浅不一。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近景远景总有立体跳跃的感觉。走近,细看,用手轻轻抚摸,柔柔的,软软的。“这是最传统的纤维,我们将它编织成画,挂在墙壁上就是一幅生动的壁画,它跟传统的油画感觉不一样。”展厅工作人员介绍,各种毛线、皮毛、甚至藤条,都是他们创作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经过创意编织,能变成各种立体的艺术品。

“这属于纤维艺术。”川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海东是纤维艺术领域的专家,2008年曾获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金奖。他介绍,纤维艺术兴起于美国,流传到我国有10几年的时间。川美早在2004年就开设了相关的编织课程,一是增强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据了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纤维艺术特色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注重培养学生对纤维语言的研究与表达,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强调个性化表达,最大可能的探索纤维材质和工艺的表现力,结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运用纤维语言表达个人观念和时代精神。”张海东说。

13个工作室各有所长

“艺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培养。个性化凝结了创作的冲动、情感和思维,是最具奇特性和最富创造力的部分,也是衡量艺术教育特色的关键所在。”川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一直在不断探索艺术教育个性化的发展路径,自2015年开始实施“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计划”。学校聘请或遴选有自己个性研究的、经验丰富的、热心教育的导师,以其个人在某个专业领域专长为基础,组建了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在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运行经费等方面通过政策支持给予充分保障和自由,至今已建立了“康宁·木刻特色工作室”“杨仁敏·综合创意特色工作室”“朱小禾·单义艺术特色工作室”“龚玉·水彩特色工作室”“黄越·灵泉诗音特色工作室”“孟福伟·陶艺特色工作室”“赵青·具象写实特色工作室”“王波·游戏艺术特色工作室”“曾途·跨媒体特色工作室”“吴松·水墨综合特色工作室”“张海东·纤维艺术特色工作室”“曾令香·乡村振兴与民艺活化特色工作室”“彭汉钦·具象雕塑特色工作室”等13个特色工作室。

此次,13个特色工作室带来一场成果汇报展,堪称一场视觉盛宴,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川美虎溪公社观看,整个展览将持续至1月11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