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艺术

40年前,上海出版的这套文集掀起了“陈寅恪热”;40年后,原汁原味的纪念版来了

发布时间: 2020-01-06 11:19:37 | 来源: 文汇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蒋天枢编校的《陈寅恪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旋即以搜辑完备、校勘精审而蜚声海内外。学术界与读书界因此出现“陈寅恪热”,迄今不替。今年是该文集出版4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特别推出纪念版,并于1月4日联手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古籍所举办学术研讨会,回顾中国当代学术史、出版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史学家之一,他通晓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多种文字,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傅斯年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介绍,在当代中国出版界,上海出版人是明确认识陈寅恪著作价值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修订重印了陈先生的着作《元白诗笺证稿》;又约请陈先生将其有关古典文学的论着编集出版,拟名为《金明馆丛稿初编》;并联系出版其正在撰写的着作《钱柳因缘诗释证》(后更名为《柳如是别传》)。因种种原因,后两书未能及时出版。

1978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易名独立,即重印了《元白诗笺证稿》,并启动《陈寅恪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在陈寅恪的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全力支持下,历经三年搜集陈先生已刊和未刊的著述、手稿,于1980年始正式出版《陈寅恪文集》。这是国内出版界在拨乱反正之后,首次为陈先生正名并出版其著作。文集收录陈寅恪作品凡七种,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均是首次出版。

在复旦大学的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谈——《陈寅恪文集》出版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给蒋天枢汇了1000元稿费,但他坚持不要任何报酬。“很多人知道这个拒绝稿费的故事,却不知道他搭上了多少精力。” 据蒋天枢的学生、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介绍,蒋天枢不仅承担了陈先生文稿的收集与整理、校勘工作,还撰写了《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作为附录,工作量大得惊人。而当时,蒋天枢已年近80。为此,交稿后,老师大病了一场,以至于有半年时间是住在华东医院的。“1982年9月我去看老师的时候,他还尚未痊愈,走路须拄着拐杖。”邵毅平说,整整四年多的时间里,蒋天枢放弃了自己在研究方面的发展,全副精力投入《陈寅恪文集》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编辑,直到全套出齐,他才空出时间来开始整理自己的学术成果《楚辞校注》。“如果当时有什么事,他几乎没有东西留下来!都说陈寅恪是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蒋天枢则是陈寅恪的托命之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中国学林高风,也表现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身处逆境时的风骨。”

据透露,此次出版的《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均据原版影印、修复。正文部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在1982年重印时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了修订,其中《金明馆丛稿二编》增补文章五篇。故此四种,据一版二次影印。其余几种,均据文集初印本影印。封面、内封、插页等,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档案中完整保留了题签、封面纹样、图片等原始素材,美编据此修复制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奉献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分精装、平装两种形式。其中精装限量正式发行1000套,附赠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一册,配独立编码收藏证书。

文汇网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