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深度透视

稳就业砝码“有增无减”深意多

发布时间: 2020-01-07 10:26:42 | 来源: 经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近一个月以来,围绕“稳就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中央各有关部门密集召开相关会议,反映出国家对稳就业大局的重视。长远展望,要做到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稳定,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需要提前做好研判,看清就业市场变化的“势”

尽管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提前完成,但国家对稳就业工作的砝码却“有增无减”。近一个月以来,围绕“稳就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中央各有关部门密集召开相关会议,频频作出部署,反映出国家对稳就业大局的重视程度。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提早部署,只为精准发力。考虑到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要保持2020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仍需付出艰辛努力,全方位推进完善稳就业政策体系。

说到就业,在职劳动者普遍希望就业岗位再稳些,薪酬收入再多些。实现这些期待,首先要做到已有就业岗位保持稳定。从稳岗政策角度出发,企业依然是重中之重。此次《意见》提出的六条重点举措中,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这一条居首,涵盖了制度、市场、资金等要素对企业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岁末年初之时,各类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意见》尤其强调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兼顾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劳动者对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对稳就业政策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需要从宏观政策层面予以调控。《意见》将稳就业与宏观政策相联系,从挖掘内需、加大投资、稳定外贸、培育壮大新动能四个方面入手,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这进一步体现了“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各类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近年来,以网约车、外卖平台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成为创造灵活就业的重要阵地。不过,灵活就业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给劳动力市场管理和劳动关系调整带来了挑战。为促进各类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发展,需要将支持就业的各类政策延伸覆盖至新就业形态人员,明确各种非标准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方面的规范,以做实“稳就业”工作。

在提高就业匹配度、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个“老问题”上,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关键。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以及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劳动者就业能力、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在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落实好相关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的同时,仍要坚持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内容符合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从服务就业者的角度看,政府服务对象既包含各类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也有需要兜底帮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面对不同就业需求,要细化到每一类群体,每一个人,每一位不同对象,确保就业服务全覆盖、无盲区。

展望长远,要做到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稳定,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需要提前做好研判,看清就业市场变化的“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紧追劳动力的足迹,加强对岗位信息的归集,综合运用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社保缴纳、招聘求职等大数据,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以提高施政的精准性、稳定性、有效性,既有对突发状况“短平快”的应对举措,也要有运筹帷幄的长远格局。新的就业优先政策工具包不断开启,将为创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