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忠县: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浇开脱贫增收之花

发布时间: 2020-01-09 16:25: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小寒过后,降雨降温双箭齐发。在忠县双桂镇龙桥村小地名为徐家湾的地方,20多名农村匠人正热热闹闹修建生猪圈舍,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image.png

51岁的杜向媛在这群以男人为主的匠人中特别打眼,调灰、送料、抹灰,一看就是个勤快人。杜大姐家住双桂镇石宝村1组,丈夫遭遇意外去世多年,两个孩子由她一人拉扯大,经济来源就靠她东打一天工、西做一天活勉强维持,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去年8月,返乡创业者张光俊投资500多万元修建忠县高河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在镇村干部的撮合下,杜大姐被特意安排在这里当小工。“别看她一个女流之辈,可比男人还吃苦,每天能挣150元。”农场主张光俊竖着大拇指,“她已被家庭农场提前‘录用’,几个月后就开始转行养猪,每个月应该有4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比这个活路要轻松得多。”

image.png

“谢谢扶贫干部,谢谢张老板!”杜向媛接过话茬一脸的笑,“女儿开始打工,儿子已读大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image.png

杜向媛家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得益于忠县正在实施的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2017年7月,忠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投资协议书》,项目概算总投资13亿元,建设祖代、父母代种猪场各1个,标准化公猪站、选育场各1个,商品猪集中育肥场4个,家庭农场175个,外加食品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等延伸项目。

到目前为止,忠县双桂镇已有2个家庭农场投用,马灌镇合心村存栏2400头母猪的祖代种猪场本月底完工,新立镇官坪村存栏2400头母猪的父母代种猪场正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3月底完工,双桂镇、三汇镇、新立镇、官坝镇等乡镇的56个单元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忠县双桂镇飞桂生猪养殖农场就是率先建成投用的两个农场之一,在20℃的恒温圈舍里,1000多头种猪单间配套,衣食无忧,憨吃憨睡,正在为传宗接代强身健体。场子里8名猪倌的一日三餐由杜小红负责打理,临近中午,她穿上花围腰,淘菜、切萝卜丝、炖猪骨汤、炒菜……一个小时就张罗好这顿午餐。

44岁的杜小红早年离异,是双桂镇龙桥村8组的贫困户,家庭4口人,两个男孩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92岁的奶奶由她赡养。“多亏养殖农场建在了家门口,这里上班活路轻松,每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还供三顿饭,孩子读书的费用不再操心啦!”杜小红刚收拾完厨房,又扛着锄头出门,“平时抽空回去种点菜种点粮,养点鸡喂点鸭,菜和粮还可按市场价卖给农场,再挣几百块钱不算难。”

image.png

生猪产业大发展,务工就业路子宽。在忠县双桂镇,自从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启动以来,已开工建设9个生猪养殖家庭农场,解决11户16名贫困人员增收。

“家庭农场优先解决贫困群众打工挣钱,我们还将对有意愿、有劳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技术培训,让他们由农民真正变为产业工人,实现稳定脱贫增收。”忠县双桂镇党委书记吴尚蓉开出了脱贫增收的长效良方,“我们会陆续安置20多位贫困群众到农场上班,让他们洗脚上田捧上技术碗,吃上技术饭!”

image.png

忠县新立镇桂花村4组唐兆于就是吃上养猪“技术饭”的第一人,65岁的他已在双桂镇文秀生猪养殖农场干了两个多月,温度、湿度、地暖……这位握惯锄头的“老把式”谈起现代化养猪头头是道。

“没想像那么难,做着做着就会了,这个场子听说一年能挣100多万元。”唐兆于不是贫困户,但他有梦想,不缺爱心。“儿子过年回家,我要动员他来养猪,也发点财,也带动周围团转的贫困户多找几个钱!”

生猪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脱贫增收之路越走越宽。按照规划,忠县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值约35亿元,其中养殖项目约10亿元,饲料及有机肥加工项目约5亿元、屠宰暨肉食品加工项目约20亿元,利税约2亿元。项目直接创造约15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约2500人就业。

image.png

“按照吸纳20%的贫困人口进入养殖农场上班的比例,大约有300个贫困群众能就近当上‘蓝领’,收入稳稳当当。”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产业发展科副科长程栩信心十足,“这本身就是一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项目,既能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能促进扶贫增收工程高质量推进,可谓一举多得!”(喻建国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