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重庆海事局:发展绿色航运,共护一江清水

发布时间: 2020-01-13 11:27:1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滨江城市,长江岸线近700公里,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任在肩。

“健全治理体系”、“亮剑违法行为”、“强拆重油设备”、“推动污染物接收体系建设”……在助力美丽长江的伟大征程上,重庆海事局作为重要的水上执法力量,主动担当、创新履职,频频“放大招”,促进绿色航运发展,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截止2019年12月,重庆海事局辖区已实现连续36个月未发生等级以上载运危险货物船舶事故,连续20个月未发生较大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源头治污——

逐步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

image.png

执法人员检查船舶垃圾处置情况

“辖区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船舶运行,数万船员常年在江上生产生活,船上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油污水、残油、化学品洗舱水等污染物。”重庆海事局局长司太生告诉记者,这些生活污水“直排”会对长江生态造成危害。只有推进港内作业船舶以及趸船实现船舶生活污水“船上贮存,转岸接收”的“零排放”模式,才能将从源头治污,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为此,重庆海事局下了一番“苦功夫”。

去年,在重庆海事局和重庆市有关职能部门推动下,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加强船舶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区县落实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的船舶污染治理新格局;推动重庆市政府先后出台《重庆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建设方案》、《重庆市防治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全面提升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针对辖区装卸码头多、船舶流量相对不大的特点,重庆海事局大力推进建设污染物接收体系“1+ N”模式,即一个区域一个转岸专用码头和若干接收船,并配合市政府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截至2019年12月,已完成11艘综合污染物接收船(具备垃圾、油污水、生活污水三种接收功能)和9座船舶污染物转运专用码头建设并投入运行,基本覆盖辖区主要港口。

此外,重庆海事局还积极推动江津区试点实施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政策,通过采取接收船舶定线运行、定期往返、定点接收的“三定”模式,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满足了船舶污染物的接收需要。

image.png

执法人员积极开展船员流动学校

硬件设施完善,航运公司防污染主体责任的“软件”也要到位。对此,重庆海事局通过走访企业、监督检查、专题座谈会以及船员流动课堂等工作平台,利用“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志愿服务月”等特殊节点,大力宣传“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逐步解决了广大水上从业人员的“思想不通”难题。如今,多数船公司都将防治船舶污染水域主体责任摆在首位,脱离“保姆式”监管,船舶污水垃圾“不想倒”、劣质燃油“不想用”的防污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铁腕治江——

筑牢万里长江绿色生态屏障

浩浩长江上,船舶污染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何破解?重庆海事局铁腕治江,对破坏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零容忍,通过全面严查和处罚,倒逼船舶单位落实各项防污染措施。对于船舶污染违法行为,重庆海事局遵循“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高压”的相关要求,采取“错时巡航”“杀回马枪”等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形式,严厉打击各种船舶污染违法行为,为万里长江“绿意”贡献着沉甸甸的海事力量。

image.png

执法人员开展船舶防污专项检查

为使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重庆海事局强化精细化管理,编制现场检查指南,探索“选”、“看”、“问”、“查”、“测”工作方法,编制《常见船舶涉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指南》,不断提高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港区船舶作业扰民问题,重庆海事局以规范船舶作业行为为主线,对船舶产生噪音污染的水上施工作业区加强现场监管,同时,严禁船舶在主城港区内鸣汽笛,要求船舶在视线良好、没有其他船舶威胁其安全时,不得习惯性鸣笛,重拳整治船舶噪音污染。

image.png

执法人员开展联合执法

严监管带来了真实效。2019年,重庆海事局共查处涉及船舶污染违法行为632件,特别是查处了长江全线首起停泊期间排放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首起违规排放餐饮污水的案件,发挥了强大的震慑作用。重庆海事始终将船舶防污工作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为万里长江铸造出一张坚不可摧的“绿色护盾”。

守护蓝天——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image.png

重庆海事局开展船舶防污染专项治理

“太快了!只需180秒,就能知道燃油硫含量是否超标!”去年年4月,重庆海事首次在辖区试点使用“燃油快速检测仪”,以高于传统检测方式几百倍的速度检测船舶燃用油是否合格,引起船员惊叹。

据了解,以前测定船舶燃油含硫量是否超标,需要燃油采集、样品铅封、样品送检、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至少两周时间,而船舶因为船期,通常在获取检测报告前就已经离港,增加了对超标船舶执法的难度。重庆海事局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使用燃油快速检测仪,就能初步检测出船舶燃油硫含量,整个过程仅需180秒!既方便了船方,也提高了执法效率。”

这只是重庆海事局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生动缩影。重庆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局不仅治理船舶的“下泻”问题,还高度重视船舶大气排放的“上吐”污染。去年开出的船舶使用重油的第一张罚单,就彰显出重庆海事人严控污染源、势必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

image.png

重庆海事局危防处组织开展船舶防污专项培训

据了解,为了减少船舶燃油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重庆海事局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完成全部330艘重庆籍内河船舶重油使用设备的强制拆除工作,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与此同时,还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合作部署全国内河第一套船舶尾气遥测设备,有效解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困难、人工抽检率低的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船舶靠港应优先使用岸电。对此,重庆海事局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港口码头岸电建设步伐,以三峡游岸电建设为引领,推进岸电建设提档升级。推进内河首个专业化LNG加注码头完善工程建设,推进LNG动力船舶改造。严控扬尘污染,督促相关船舶严格按规定采取封舱,查处涉及封舱的违法行为5件。

“用岸电和烧油比,费用省一半;没有黑烟,没有噪音,电压还稳定。”谈到使用岸电的好处,重庆海事局危管防污处有关负责人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今后,重庆海事局将持续推动LNG动力船舶配套政策完善、LNG加注站和转运站建设和航运新能源利用,为守护万里碧空贡献力量。

打好打赢船舶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是一道坦途,只有坚持不懈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功。重庆海事局将继续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做好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工作,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记者 郭辉 付恋 通讯员 伍木林 彭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