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焦点图

隔离病毒不隔离关怀!隔离期的他们在酒店这样度过

发布时间: 2020-02-03 14:16:52 | 来源: 华龙网 | 作者: 李华侨 | 责任编辑: 吴一凡

image.png

护士姚民雪收拾完整层的房间垃圾后,站在通道的尽头歇口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恭喜你‘健康’了,这几天也要特别查下每天体温,身体有什么异常,及时告诉我们……” 2月2日,重庆的天空飘着细雨。重庆两江新区一酒店大堂内,24岁的小张(化名)终于迈出房间,呼吸到了久违了的新鲜空气。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心玉不忘给她叮嘱出去后的注意事项。

image.png

每处理完一个房间的物品,都会给房间消毒,也对自己的双手消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这家“酒店”现在暂时成为了两江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里面住着像小张一样的密切接触者,他们都是“集中观察”对象。“隔离”14天后,通过渝北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医学采样,两次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即可解除“隔离”。  

image.png

两位护士配合着将各房间里的垃圾装入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特殊的“客人”

—— 10分钟一次来电“一定要把我送去检查”

沿着酒店楼梯走上2楼,王心玉正在楼梯口的房间里接电话。这件房间被暂时用来存放医用物资,王心玉一边清点物资情况,一边耐心地安抚电话那头的人。 

image.png

“酒店”仅限工作人员进入,与外界保持距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拨打电话的是住在这家酒店的王大姐,这几天,她几乎天天都会给王心玉打电话,最频繁的时候,10分钟就会来电一次,“因为她害怕,每次都叫我们一定要把她带出去检查。” 

王大姐的丈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而她是密切接触者,内心充满了担心。每次来电,王心玉都会一遍一遍地安抚王大姐的情绪。 

image.png

渝北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会上门两次做消毒工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这段时间里,王大姐特别紧张,“总感觉自己快窒息了”。每天当班的护士都陪她聊天开导她,王大姐也经常给王心玉打电话倾诉。 

image.png

张女士(化名)成为这个“酒店”第一个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客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我们通过观察,她(王大姐)各方面都比较正常,为了让她放宽心,我们还专门把他送去了定点医院进行了检查。”王心玉说,通过查血压、拍片等检查,王大姐暂无异样,又被带回了酒店。 

“多亏医护人员陪我,我得到许多安慰。”王大姐说。 

image.png

渝北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张女士(化名)开具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告知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经过检查发现自己没事的王大姐也总算松了口气。其实,在这里的“客人”,大多都会出现类似担心、害怕的情绪。医护人员,扮演了心理疏导员的角色。 

王心玉说,在街道、派出所、酒店工作人员等配合下,酒店一切比较稳定。王心玉相信,只要大家同舟共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image.png

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心玉不停地电话各个部门,解决51位“客人”的生活、医学观察、心理疏导等各种问题。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细致的“服务员”

—— “非典时大哥哥大姐姐照顾了我,这次换我照顾大家”

2月2日是小张住进酒店的第七天,在家已经隔离了7天的她,这一天,终于解除“隔离”可以回家,走出酒店大门,她长长的舒了口气,虽然戴着口罩,但眼角的笑意掩饰不住。 

18号参加完葬礼的她回到重庆后,得知了出席葬礼的二姨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又恐又慌的小张在家进行了7天的居家“隔离”。随后,她响应街道的号召,来到了这家特殊的“酒店”进行“隔离”。 

“起初我也很害怕,但是经过他们的心理疏导,我渐渐地不那么害怕了,有信心挺过来。”小张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在酒店里的医护人员。他们在进入酒店前,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在这里,他们每个人负责一层楼,除了看护“隔离”对象,还要每天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给病人们做心理辅导。 

23岁的万星月是这群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别看她年龄小、个子小,但照顾起“客人”们,她依然和其他同事一样专业细致。 

image.png

为了记清楚51位“客人”的情况动态,医护人员在酒店大厅设置了一览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由于防护服和kn95口罩有限,医护人员几乎8小时的时间里都要穿着防护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我们一般进入病房前都不喝水,因为一旦穿上防护衣八小时都不能上卫生间。”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万星月也没有喊过一次累,流过一次泪,但因为“客人”的一句话,她落泪了。 

image.png

酒店原来的前台,现在是医护人员的临时办工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那天,后勤人员打电话询问“客人”有什么意见没有时,“客人”回答:“我希望你们能多增派点医护人员,他们一个人要看护一层楼,实在太辛苦了。” 

万月星告诉记者,2003年非典时,她还小,比她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保护了自己;现在她长大了,这次换她担当起责任保护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