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多赚少无所谓,就当为抗击疫情出份力!”
二月十八日,在潼南玉溪镇青石村“三生缘”蔬菜种植园,工人正在将萝卜装车。记者 王翔 摄
2月18日上午10点,在潼南玉溪镇青石村“三生缘”蔬菜种植园蔬菜收购点,种植大户全鹏樵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拖着萝卜用地磅过秤,一会儿又用小叉车将萝卜装车,间歇时还得向远处扯着嗓子吼两声:“刚拔出来的萝卜都顺着清洗机堆!”“你们洗萝卜一定要分大小装,别混在一块了!”
全鹏樵从早上5点起床后,这样的节奏就没变过。“特殊时期,肯定不容易。”说起疫情发生以来自己起运蔬菜的情况,他满脸疲倦。
工人难招,但生产总算没停
全鹏樵是玉溪镇青石村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其负责的“三生缘”蔬菜种植园面积共有200多亩。这一季种的都是萝卜,属于大宗蔬菜,从去年11月初开始,萝卜逐渐成熟。
“开始卖得还不错,但到了过年前后就不行了,首先是找拔萝卜的工人就成了问题。”全鹏樵告诉记者,那时,回村的人多了,天天谈论疫情,大家开始持观望状态,不愿出来务工。而他的基地一天至少需要12名工人,7人负责拔萝卜、运萝卜,3人负责洗萝卜,2人负责过秤、装车等。
从年前到现在,为了招齐工人,全鹏樵几乎是全村家家户户都走遍了,好说歹说,并保证防疫措施一定到位,但一般都干不了太久,基本几天就要换一茬人。好在回村的人较多,许多都还没有返工,总算每天能凑齐10个人。“至于过秤、装车等活儿,只有我和家人上了。”全鹏樵苦笑着说。
招来工人只是第一步。按照镇村的防疫要求,工人必须要戴口罩、测体温、不得聚集,相互间要间隔一米以上。为此,全鹏樵绞尽脑汁想办法,记者在现场看到,地磅旁的桌子上,不仅有体温计,还有他到处找关系落实的每天生产所需口罩;在萝卜地里,七八名工人按照分好的地块,分散着拔萝卜……
买家减少,但运菜车总算没断
疫情期间,恢复基地生产难,但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前来收菜的车辆急剧减少。
1月23日下午,全鹏樵曾在蔬菜销售微信群中发布信息,称自家有大量新鲜萝卜待售。这个聚集了大量当地蔬菜种植户、运输户、收菜老板的微信群,平时很热闹,但那天,全鹏樵等了很久,居然没有一个人回应。
他分析原因有几点,一是受疫情影响,外地来收菜的车辆大幅减少;二是本地不少货车业主为避免风险而停运;三是运菜车辆返程后一般没货拉,其收益将受影响。
“当时我急坏了,虽然当天运出了两车萝卜,但第二天的销售没有着落,那就可能影响整个基地的生产。”全鹏樵说,他翻出电话本,找到平时联系较多的货车业主挨个打电话,最后才总算是找到了买家来收菜。
而且,为了补偿货车返空的损失,现在每车的运费都由原来的1200元增加到1500元。
由于市场、劳动力、运输等原因,基地只能保证低水平的产出,一天天积压,地里的萝卜长得也让人心急,“一车10多吨萝卜,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减掉运费和各种成本,基本没有什么赚头了。”
“但地里的萝卜总要卖出去,一方面总有点收入,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市场的供应。”全鹏樵说,只要运菜车不断那就是希望,现在基地第一轮播种的萝卜只剩下几十亩了,第二轮萝卜苗已经播种下去,“现在收入少点没事,只要疫情一过,相信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一路上多次消毒和检查
总算将菜运到市场
临近中午,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十多吨干干净净的白萝卜终于装车完毕,记者搭乘运菜的大货车跟着前往目的地——江津双福农贸市场。
“从这里过去,有近150公里,不比小车,我们这货车开得慢。”路途上,货车业主周汝平说。周汝平是潼南本地的蔬菜运输户之一,有三辆大货车,大多跑潼南至双福的线路,即使疫情开始后,他也没有间断一天。
“现在我们赚多赚少都无所谓,就当为抗击疫情出份力吧。”周汝平说,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沿途镇、村、高速路上下口、农贸市场,要经过多次消毒和检查,才能将蔬菜运到双福农贸市场。
还好,后来村里帮其办了专门“通行证”,一路还算畅通,因为是拉蔬菜的车辆,在这些检查点做了必要的检查后,车辆很快就被放行了。
“特殊时期,这些措施很有必要,我们完全理解支持。”周汝平说。
下午4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货车到达双福农贸市场。在检查证件、测体温后,市场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了消毒,货车驶进市场。
“赶紧交了货,我还得回家。”一下车,周汝平长长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