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两千多名志愿者为市民编织“心灵口罩”

发布时间: 2020-02-24 10:31:10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这段时间,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黄金社区心理疏导志愿者汤传敏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在她的微信通讯录里,陆续添加了不少辖区内的居民。

汤传敏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便主动承担起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汤传敏说,“被隔离会让人的心理产生一种痛苦感,隔离时间越长负面感受就越明显,我要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他们的孤独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

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记者2月18日从市文明办获悉,我市积极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深入全市开展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为市民送上“心灵口罩”。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疏导

蓝春渝是北碚区新天花园社区兰庭花园的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在连续协助社区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后,蓝春渝变得非常紧张:“不敢回家,家里有老人小孩,怕出问题。”

为此,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为像蓝春渝这样的社区排查人员专门制订了干预计划,并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和心理疏导。

“你好,请问是牡丹花蕾心理咨询吗?我们街道有一名15岁的女孩,因父母与武汉返渝人员有过接触被隔离,现自己一人居家隔离,孩子情绪不好……”近日,垫江县“牡丹花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组织接到电话后,立即与女孩父亲取得联系,并安排心理咨询志愿者为女孩提供服务。

志愿者发现,女孩虽能适应独居生活,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有一些悲观,作息无规律,每天沉迷游戏,一天天下来,空虚又孤独。

志愿者根据她的情况制订疏导方案:必须让女孩的生活重新规律起来。

“妹妹,起床了吗?今天的面条可以这么做……”每天早上8点,女孩都能准时收到志愿者的早安问候。

10点一到,电话又来了:“怎么样?面的味道如何?待会可以看看书或视频,你上次跟我提到那个数学题有思路了吗?”

志愿者每天给女孩积极正面的引导,同时从她电话里的语气、聊天回复的频率来观察女孩的心理情况。几天下来,孩子的心理状况逐渐稳定,生活规律起来。

据了解,我市心理疏导志愿者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疏导:适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帮助他们提高调适情绪的能力;对隔离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为市民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2170多名志愿者参加心理疏导服务

目前,我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先后发动124个志愿服务组织、2170多名志愿者参加心理疏导服务。志愿者中包括了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道德模范、新乡贤等不同人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心理服务力量。

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充分利用“江北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平台,邀请江北区心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等专业人士,组建心理咨询热线志愿者队伍,实施24小时轮流值班,面向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确诊患者、疑似患者、集中隔离者与居家隔离者、居家儿童青少年、居家的一般群众,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巫溪县成立由精神心理科专家、心理咨询师、50所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专业大学生和情感专家等650余人组成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测量体温、关注隔离人员健康状况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引导,帮助市民减轻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

合川区在“健康合川”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课堂,邀请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副主任兼军人发展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国愉,针对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隔离群体、普通大众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防护”主题直播讲座,累计2600余人次观看。

为6.2万余人次戴上“心灵口罩”

据市文明办统计,截至目前,志愿者们针对群众出行不便的情况,畅通心理服务网络渠道,开通咨询热线196个、咨询微信23个、咨询QQ号17个,全天候受理群众咨询;依托社区广播宣传讲解、心理咨询室面对面疏导、志愿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关注的疫情防控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心中的疑惑,实现心理疏导线上线下、乡镇社区全覆盖。如今,他们已累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6.2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30多篇,网络点击量15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