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接送、共享员工、入职礼包两江新区保障企业用工 助力复工复产
中国网3月1日讯 2月28日,由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组织的“接工专车”,将20余名南川、彭水籍返岗及新招聘的员工以 “点对点、门到门、一站式”的方式送达企业。
连日来,两江新区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用工保障,积极稳妥组织务工人员返岗,通过“接送工专车”、共享员工等形式,确保人员安全及时到岗,统筹做好稳就业和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
对企业招工、培训予以补贴
由于受疫情影响,众多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不同程度面临返岗工人不足的情况。
早在2月9日,两江新区便推出“抗疫暖企八条”, 在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方面,加大用工统筹力度,及时收集汇总企业用工需求,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做好人员招聘、实习生入厂助工等工作。
据两江新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确定对于企业2-4月期间新招录且参保的人员,按2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招工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2—6月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培训、在岗提升培训的企业,实际费用发生额超过市级补贴标准的,按不超过50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专车”送返岗员工至企业门口
2月28日的这批20余名返岗及新招聘的员工除了享受到“点对点”服务外,新应聘职工还得到了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5个1”大礼包,即一床棉被、一星期口罩、一桶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套洗漱用品。
“南川区就业局在接到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的通知以后,就将消息发送到了我们村委会,我们四五个朋友一合计,就一起报了名。”来自南川区金山镇的曹洪福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想去外地打工,京东方的薪资待遇也不错。
“一路都是坐专车过来,还赠送了礼物,非常满意他们的服务。”曹洪福说。
据了解,此次运送的返岗员工为重庆京东方企业员工。重庆京东方春节期间持续保持生产,至今未达到满产状态。“除了部分外地员工无法回渝以外,寒假工离职、自然离职等众多原因导致了用工的缺口。”京东方光电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整个3月份,重庆京东方光电、显示照明、智慧电子、电子科技四家公司总共的缺口共3000人。
“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和水土园区都在积极帮我们想办法,除了此次运送的一些偏远地区的返岗员工外,还帮我们联系了附近区域一家企业的80多名一线操作工。”该负责人介绍,这家企业目前尚未复工,工人处于待业状态。
目前,这80多名员工已于2月28日入驻京东方,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将上岗。
全力帮企业解决“缺工”问题
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了全员招聘,除其他业务必需人员外,其余人全部充实到直招团队。在重庆市内积极联系北碚、南川、彭水等低风险区县,对接当地社保就业部门,广泛发动、组织人员。在重庆市外,则积极联系贵州省等就近省市,组织人员输送。
“我们还积极通过中介公司、招聘网站、24小时招聘热线等方式,免费为企业招聘员工。”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在火车北站、水土中心等地区设置招工点,安排专人定点招工,以实现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需求双向精准对接。
记者在火车北站招工点看到,不时有路过的游客前来咨询。“每天大概几十名应聘者前来咨询。”该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为京东方等企业招聘员工,如果其他企业需要帮助,同样可以联系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
家住渝北的曾祥明此前从事电子行业,已通过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的面试,未来很可能入职京东方光电,“之前在广东、福建等地都打过工,但今年不想外出了,京东方的薪资和其他条件我都很满意。”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为了缓解相关企业的面试压力,主动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企业对于工人的要求,代替企业进行筛选、面试,核查等,合格的人员直接送到企业,如果企业面试合格,就直接录用。“目前为止,我们推荐的人员全部被企业录取了,即使不被录取,我们也会推荐给其他企业,保障应聘人员100%就业。”上述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已全面摸清鱼复、水土、龙兴三个园区及直管区等150多家企业10000余人的用工需求,通过各方面渠道,为京东方、莱宝等新区重点企业接送工260余人。
“通过我们的‘春风行动’网上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100余个,已达成就业意向近700人。”两江新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帮助开展81家企业用工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收集监测企业用工需求800余个;组织40余家优质人力中介机构为京东方等14家重点电子企业累计送工1824人次。
两江新区还积极落实企业社保费缓缴减负政策,截至2月,企业缓缴社保费用预计超3000万元,为辖区1.4万户参保企业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及时启动中小企业稳岗返还工作,首批50家中小企业已通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援企稳岗返还会审,公示后即时兑现,预计全区将有1400余家中小企业受惠,涉及资金2亿余元。
未来,两江新区将继续切实加强用工保障,摸清企业产能、员工总数、缺工人数、空岗结构、问题困难,发挥大数据智能化作用,积极稳妥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强化供需对接,优化运力安排,努力持续提高复工率、返岗率、达产率。(文/赵鹏 图/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