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防疫卡口点上定格 | 追记战“疫”文博人王晓东

发布时间:2020-03-10 10:48:51  |  来源:文旅中国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到:
20K

2月28日,51岁的王晓东走了。


走的时候,他只是安徽省天长市文物局管理所的普通一员。或许他自己从没料想过,他的离去会牵动世人的心。



3月2日,国家文物局给天长市文物局管理所发来慰问信:“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王晓东同志作为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将整个身心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他是文博人的优秀代表,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服务群众的品质与情怀,将激励着广大文博人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斗争中。”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批示中说:“王晓东同志在疫情发生以来,日夜值守,牺牲在防控工作第一线,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昭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天长市文旅系统的干部群众深感痛心、备受激励,不仅在心中沉痛悼念这位可敬的同事,还在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中传颂着这位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文博干部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01生命定格在防疫一线的卡口



2月28日,51岁的王晓东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行动轨迹是这样的:



6:00,老母亲打来了电话。



前一天,她听孙女说王晓东这两天身体不舒服,所以一大早电话催促儿子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王晓东安慰母亲说:“妈,你不要为我多烦神,最近忙着疫情防控值班,我会抽空去检查的,你放心!”



6:55,王晓东上岗了。



在红十字会医院疫情防控卡口点上,他穿上了文明劝导员的红马甲,戴着口罩和红袖标,以党旗为背景,挺直身体,站在了执勤搭档赵树新的镜头前照相,签到打卡。



7:03,王晓东“签到”。



“签到”照片出现在天长市文旅局微信工作群里。这时,他和搭档已经开始了卡口执勤各项准备工作,放置好桌椅、指示牌,拉起隔离绳,测试了温度检测仪器,将登记表和笔等摆上工作台。

王晓东在工作中


7:20,忙完准备工作。



之后,王晓东问搭档赵树新早饭吃了没有,听说还没,他说:“正好,我早上起来时,施馆长(天长市博物馆副馆长施庆)跟我要西月城遗址保护的一份资料,忙得也没顾上吃呢,我们一起吃吧。”他从自己车上拿来两桶方便面,一根火腿肠。“火腿肠就剩这一根了,咱们俩一起分着吃。”说罢,王晓东拿起剪刀在开水里烫了几遍,把火腿肠剪成细片,分出一半倒进了搭档的面桶里。“这样搭配好吃着呢。泡面里放火腿肠,咱吃完继续干活!”他笑着说。



8:00,剧痛袭来。



正忙着整理登记信息的王晓东,突感左肩后背剧痛,脸色苍白。赵树新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王晓东扶着工作台,忍着疼痛说“等下班后再去吧”。其实,昨天他已经感到身体不适,请示领导将今天的晚班调为早班,就是打算不耽误工作,下班后再去看病。眼下虽然难受,看到自己值守的卡口点事务繁杂,难以抽身,王晓东不愿离开岗位,还想忍一忍。


8:10,止痛药来了。



王晓东打电话给朋友,要来了止痛药,想跟往常一样把病情对付过去。但他服药后仍不见效,疼痛到满头虚汗,无法站立。王晓东捶着肩膀自责地说:“我是不是年纪大了,不耐疼了,以前腿伤开刀也没有这么疼。”搭档赵树新见状,立即安排人送他去医院。



12:45,医院宣布抢救无效。



王晓东因心源性猝死不幸离世,临终前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


在防疫卡口点,


02他是哨兵,也是“暖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王晓东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



2月13日,王晓东的值守岗位固定在了天长市石梁西路红十字医院南侧卡点口。这里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里面住着百余家散户。小区门口又是个小医院,前来就医咨询的市民较多,每天来往二三百人、上百辆车,疫情风险较高,工作量也较大。



值守半个月以来,王晓东通常是提前半小时到岗,认真做好小区出入人员的登记工作,为他们测量体温,疏导车辆,宣传防疫常识,主动了解他们的目的地和来源地,每天忙得像陀螺,经常顾不上回母亲和女儿的电话、微信,顾不上喝口水,吃饭也只能瞅个空吃两口方便面。



“他曾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保护群众的健康最重要,不阻挡住疫情决不收兵。”回忆起朝夕相处的“战友”,赵树新说。



2月15日傍晚,天长市突降大雪,值勤卡口点的棚子被风雪刮得东倒西歪,眼看要散架,王晓东和搭档迎风冒雪,死死固定住棚柱,重新扯好油布,用绳子进行加固。待棚子整理好后,王晓东这才发现手上不知什么时候割破了一个小口子,血把手套浸红了一块。身在户外的他们,头上身上的积雪已化成了水,气温越来越低,只能跺脚取暖,才能在卡点坚持住。



一天,小区里的一个老太太送孩子上学,没有佩戴口罩,着急要冲过卡点,王晓东坚决拦住她说:“不戴口罩不能走!这是为您好,也是为大家好。”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自己备用的口罩给老人戴上。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2月13日上午,在卡口点值班的王晓东看到不远处停着辆小汽车,一位中年女士一边围着车子打转,一边打电话,样子十分焦急。原来,她的车碰上了路牙石,轮胎瘪了,当时却没有一家维修店开门,一时束手无策。王晓东见状主动上前说:“别着急,我车上有工具,我来帮你换。”他从自己车中拿出了千斤顶及换胎的工具。天很冷,王晓东却忙得一头汗,一会儿,轮胎换好了。女士既感激又惊讶:“你这业务也太熟了,专业维修的?”王晓东笑道,“我是搞野外文物保护工作的,经常到偏远的农村去,车子在野外坏了不自己修,哪行?”


王晓东在卡口点附近帮助群众修车


王晓东和搭档一边坚守岗位,一边方便群众,社区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时不时来“送温暖”——送奶茶和水果,给他们这个卡点送得最多。



在文博工作岗位上,


 03他是“顶梁柱”“活地图”



疫情关头如此,本职工作更是如此。



天长市文物管理所系市文化旅游局下属单位,肩负着全市地上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王晓东于1992年从司法部门调入文物管理所从事文博事业,从此爱上这一行。201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他任文物管理所副所长。



他曾经领着同事们到大包干起源地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在“时代楷模”沈浩的墓前庄严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曾参加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带头跑田野山乡;在保护田野古墓葬,打击盗墓犯罪分子方面,他深入全市大中型建设工地,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使不少古墓葬免遭破坏,一些珍贵文物得到保护。



他曾经领着同事们到大包干起源地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在“时代楷模”沈浩的墓前庄严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曾参加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带头跑田野山乡;在保护田野古墓葬,打击盗墓犯罪分子方面,他深入全市大中型建设工地,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使不少古墓葬免遭破坏,一些珍贵文物得到保护。



谈起王晓东,天长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施庆不停地夸赞:“王晓东工作作风特别扎实,跑遍了天长市的野外文物点,我们称他‘活地图’,每次下去野外作业,都是由他领路,不会走错路。”



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总监钱玉亮含泪回忆起王晓东工作中的一些事。



2014年寒冬,天长市辖区发生一起古墓葬被盗事件,接到报告后,大家到现场进行拍照绘图、抢救清理。在清理中,发现一长方形漆盒,内装有30余片木牍,均有清晰文字,大家判断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在驱车连夜回返途中,怕漆盒和木牍颠坏,王晓东始终像抱婴儿一样小心抱着。当回到单位进入库房时,王晓东已是嘴唇乌紫,浑身瑟瑟发抖。原来,漆盒中的污水早已把他的下身浸湿了,要知道,那可是在数九寒冬啊!保护下来的这批木牍,后来在文博考古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定名为“天长西汉木牍”,成为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历史文献。



2017年炎夏,王晓东在西城河治理工地上整整跑了一个夏天,汗衫袖口处的皮肤被晒成了颜色分明的黑白两截。西月城遗址从最早发现,到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到组织协调省考古研究所驻场考古发掘,全是他在积极奔走。



2018年,天长市16处文物保护单位竖立标志牌,他和工人一个个点挨个跑,现场指挥施工,有的保护点车进不去,他就同工人一道人抬肩扛。



就连王晓东的邻居、发小王兴高都知道,他一贯是个工作很拼的人。他回忆说,1992年天长市博物馆开始基建,一天工地送来了钢材,负责保卫的王晓东放心不下,亲自到旷野上的工地值夜班,搭了个简易棚子,邀请王兴高帮忙,一起连续住了好几个夜晚,警惕地守夜。王兴高还记得,2010年一次出差,王晓东意外摔倒,腿部严重骨折,上了钢板。痊愈之后,本该及时去做手术取出钢板,可是他一直忙于工作,舍不得花几天时间住院。一到阴雨天就腿疼,他捶一捶就对付过去。他总是忙于工作,直到去世,都没有来得及取出腿中那块折磨他的钢板。

在日常生活中,


 04他是心好、心细的“大白”



王晓东在生活中屡遭不幸,父亲早逝,又中年丧妻。但是,他在亲朋和同事们关爱下,没有被厄运压垮,而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工作,同时抚养女儿和老母,温暖身边的亲朋和同事,被群众公认为“大白”式的暖男。



2017年,女儿远离家乡,只身赴浙江温州读书,因为刚到新的环境,又恰逢自己20岁生日,女儿便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条伤感的信息,说有点想家、想妈妈了。王晓东看到后,顿时两眼湿润了,利用工休时间直奔温州。当女儿意外地看到爸爸专程来给她过生日时,两人顿时相拥而泣……他不仅对自己女儿、自己的亲人这样,对同事、朋友乃至陌生人也是一样像春风般温暖。

办公室的柜子里整齐摆满了倾注王晓东和同事们心血的文物资料档案(郜磊摄)

王晓东的工作书桌上摆放着他经常翻看的文物分布图


施庆最近得知一件事,7年前,王晓东父亲患癌症住院,家里经济负担很重。当时,王晓东看到与父亲同病房的一个农村病友更加困难,他马上拿出1000元,默默捐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病友。当时,单位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直到王晓东去世后,才由知情人说出。



天长市抗大八分校纪念馆馆长乔国荣与王晓东曾是多年同事,他说王晓东乐于助人是一贯的。他回忆说:“1994年,自家的自行车被盗,上班不便,王晓东就把他自家的永久牌自行车给我了。当时,一辆名牌自行车价值不菲,可是他一点没有吝惜。1995年,他看我穿着布鞋,怕我野外工作行走伤了脚,又送给我一双结实的老人头皮鞋。”



乔国荣说:“他这人不仅对我,对谁都好。他善于做炸酱,送给我品尝,我儿子说要是加点肉丁就更好吃了。他真的就放在心上,专门去买了优质去皮猪肉,重新做炸酱,送给我们吃。他做的炸酱,我家不知吃了多少。我在朋友圈里点赞了他做的炸酱,同事们见了也纷纷点赞。他是个有心人,做了一大锅炸酱,分装成瓶,给每个同事送上一瓶。出差在外的同事,他就放在人家桌子上,在瓶子上贴上人家名字。”



乔国荣还回忆说,王晓东有个遗憾,一直想参评副高职称,却没有空闲时间写论文。但是,同事评职称,王晓东却有时间帮助,耐心告诉别人申报职称的程序和需要的各项材料,不少同事都曾经向他咨询并受益。



天长市博物馆原工会主席项勤回忆说,王晓东这人心好,又心细。每次出差,他总是随身带着各种常备药,如感冒灵、止泻药、创可贴,等等。谁需要了,都向他要。一次出差,我突然感到头疼,他马上把药送到我手里,真是贴心人。



钱玉亮总监回忆起一个细节,1992年,一次与王晓东等一起出差,遇到大雨,大家鞋子都湿透了。吃饭时,大家把鞋垫子拿出来晾。正是饭口,王晓东却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湿漉漉地回来了,手里拿着新买的干燥鞋垫,原来他是冒雨替大家买鞋垫去了。小小鞋垫,温暖了人心,给大家前行增加了力量。



3月1日,王晓东同志遗体火化后下葬。按照防疫工作要求,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凌晨4 点,天色漆黑,还下着冻雨,却有许多朋友、同事和邻居自发赶来了,100多人分散在他家附近,戴着口罩,随着灵车步行送葬 ,经反复劝解,才不舍地离去。 同事们都说,王晓东工作上踏实肯干,为人上助人为乐,所以对他的英年早逝格外痛心。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第一时间作出安排,派员赴天长市了解情况,深切哀悼王晓东同志,慰问其家属。近日,整理了王晓东同志先进事迹,专文发出通知号召全系统干部群众向王晓东同志学习。



天长市委和滁州市委先后做出决定,追授王晓东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王晓东同志学习活动。 


春风浩荡,王晓东的感人事迹传遍江淮大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