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两江新区邢家桥有一支“陪聊队” 助力疫情防控“情绪战”

发布时间: 2020-03-30 13:06:2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荆晓强

中国网3月30日讯 2020年的春节,很特别。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为了控制疫情发展、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全国人民的假期一再延长。在家自我隔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手机、追剧……时间长了,会莫名觉得无聊,头昏脑涨,甚至出现抑郁情绪。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有这样的一支婆婆陪聊队和微信陪聊队,他们奔走在抗疫第一线,上门听故事、摆龙门阵、线上陪聊推荐神剧……助力打好疫情防控情绪战。

担心老人太孤独

社区书记上门听故事

谢兰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她的带领下,邢家桥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们纷纷奋战在排查疫情最前线。

从拉网式排查,到防疫宣教,到联防联控,谢兰就像是“百变超人”,哪里缺岗,她火速顶上。

“谢书记,我们‘关’了好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啊,我熬不住了。”2月6日傍晚,社区陈婆婆给谢兰打来电话。陈婆婆说,在家看电视看得眼花,睡觉睡得脑壳痛,实在不知道在家干什么了,很无聊。虽然是小小的抱怨,但谢兰记在了心上,立马从社区办公室出来,戴上口罩,上楼去找陈婆婆,瞬间变身“陪聊”。

“婆婆儿子今年52岁,有轻微精神病,疫情期间,他们下不了楼,也不能下楼,只能在家呆着。母子俩在家呆着,没得话说,大眼瞪小眼,长期关在家里也不是法。”辖区92岁的肖婆婆和儿子住在一起,自上门挨家挨户排查起,谢兰就一直惦记着肖婆婆,每隔几天,谢兰都要上门听故事。“每次,她都要把年轻时候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看得出来,很舍不得我们走。”谢兰说,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变身倾听者,虽然老人的故事每次都是重复,但他们并不会去打断,认真听着就好,偶尔互动一下,然后看着婆婆渐渐放松下来,有说有笑,他们也跟着开心起来。

“婆婆陪聊队”

嬢嬢们摆起龙门阵

“陪聊”并不是谢兰一个人的事儿,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邢家桥社区形成了以谢兰、邓美清(邢家桥前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婆婆陪聊队”,这支队伍中,既有社区干部,也有辖区党员志愿者,还有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一共20多人的队伍,平均年龄超50岁。

谁需要陪聊?怎么发现他们?谢兰透露,“婆婆陪聊队”的成员们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邢家桥人,大多数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辖区每家每户都很熟悉,哪些老人是独居老人,哪些平时爱溜达,估计在家“关”不住……在上门排查中,他们也会格外留意,需要重点陪聊对象,他们记录下来,隔上三五天,就会主动上门“陪聊”。

今年74岁的周道蓉也是“婆婆陪聊队”中的一员,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居民们都喜欢喊她周嬢。邻居张婆婆和她住在同一栋楼,是她重点陪聊对象。“她本来准备到女儿那去过年,哪知道遇上疫情,她出不去,女儿也回不来,后来自我隔离连楼也不能下了。”得知张婆婆独自一人在家,周嬢当起了就近陪聊,还给张婆婆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叮嘱婆婆有啥需求,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他们这个时候可能就是需要找人聊聊天,陪他们吹吹龙门阵,拉拉家常,有个人来说说话,心里不会那么慌了。”周嬢说。

“微信陪聊队”

姑娘们微信一对一推荐神剧

“我最近确实是心态有点不好,可能一个人关久了。”

“嗯嗯,别担心,不要太紧张了。”

“我想办法分散下注意力。”

“玩下游戏,瑜伽练起来,追追剧……《爱的迫降》据说还可以,《枕上书》也开始了。”

……

这是周诚晨和李杨(化名)的微信聊天日常。

今年31岁的周诚晨是微信陪聊队的一员。今年1月29日,27岁的小李回渝,经核酸检测没有问题。居家隔离的日子,周诚晨成了她的线上陪聊。

“其实那个女孩倒不是因为无聊需要人陪,而是她心理上过于焦虑,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周诚晨回忆,女孩儿回到社区后,可能是有些紧张,经常会有喉痛、咽痛等不适症状。于是,除了线上陪聊,她还帮忙为小李帮忙联系医生,但医生检查后,发现身体上并没什么问题。

“身体上没问题,宅久了,加上那段时间手机不离手,看到各种信息,会有焦虑感,所以我们的作用就是让她转移注意力。”周诚晨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逮着空闲时间,就会留意微信信息,与小李保持联系。有时候快递半夜到了,她也会帮忙去取,给她送上家门。

“土”“洋”相结合

线下线下各年龄全覆盖

婆婆陪聊队这支队伍大多是50来岁的嬢嬢,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年龄偏大、不懂微信的大龄居民。微信陪聊队则是年轻人对年轻人的陪聊,他们玩转互联网,懂潮流,会追剧,聊起天来合节拍。

“其实,不仅是老年人需要人陪聊,还有一些年轻人,‘关’太久,他们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如果婆婆聊天队去陪聊,一来可能没共同语言聊不到一起,二来年轻人可能还觉得嬢嬢们‘啰嗦’。”谢兰介绍,社区不仅成立了婆婆陪聊队,还成立了微信陪聊队,用她的话说,这叫“土”“洋”结合。队员们由专业团队、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等成员组成。陪聊队们重点服务居家隔离人员、社区低保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邢家桥社区在网格党建“一长四员四组织”的基础上,就地转战为“一长六组三队”的防控网格,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将党组织端口前移,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力量,以网格管理为基础,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以社区两委为网格长,网格员、驻居干部、党员、居民组长、代表、志愿者等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每个网格分设十个工作组,具体包括防疫领导、宣传排查、信息反馈、市场监管、健康监测、应急处突、复产复工、卡点突击、小二关爱、心理疏导等十个突击工作小组和队伍。而“婆婆陪聊队”“微信陪聊队”就属心理疏导小分队,社区20多人的心理疏导队伍,较好解决了疫情期间宅家的心理烦恼与精神焦虑。

记者了解到,在两江新区,由宣传部、总工会、妇联、团委等组织和街道社区、企业组织的心理疏导志愿者队伍有近100个,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发挥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