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仁心大爱

陈鹏:在脱贫攻坚中用担当书写无悔青春

发布时间: 2020-05-06 11:44:2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中国网5月6日讯 “陈书记,你来了哟,快点来看看我们挖的土豆,长得好哟!”4月29日上午9点,阳光灿烂,在铜梁区维新镇沿河村,正在热火朝天挖土豆的村民们看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陈鹏,高兴地和他打招呼。地里已经摆着不少挖好了的土豆。

“今天有点热,你们要注意莫中暑了,土豆好生挖,江津双福农贸市场都联系好了......”从村办公室一路走来,陈鹏满脸是汗,没来得及吃早饭的他一边和村民们扯着卖土豆的事情,一边吃几口从家里带来的蛋糕。

维新镇沿河村位于铜梁区西北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里贫困人口多,劳动力匮乏,是铜梁区的5个市级脱贫村之一。

2018年3月,铜梁区国土房管局干部陈鹏,被组织选派到维新镇沿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3月12日,是他来到沿河村的第一天。

“陈书记,欢迎你来,但你来得可不是时候啊!”听到这话,陈鹏心头一震,“许是村里落后贫穷的面貌,让大家心灰意冷,又或是自己比较年轻,大家觉得我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不重要,陈鹏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真真切切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让大家觉得我来得正当其时!

image.png

强化党建工作打好思想基础

俗话说得好,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关键靠支部。只有党建工作扎实了,党员的思想进步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沿河村党组织曾经“软、懒、散、瘫”,平时开个会,没有一次凑齐过,有的党员都过世好几年了,党籍还没注销,甚至连职务都还在。因此,强化党建工作,就是陈鹏做的第一件事情。

陈鹏从日常管理入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组织生机与活力。同时,高标准发展党员,并邀请镇党政领导、专家、技术员到村授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党员队伍团结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image.png

坚持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贫困户

思想基础打牢了,陈鹏就把目光放在了建卡贫困户身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沿河村共有80户220名建卡贫困群众。他带领村干部、驻村队员,走村入户访民情,1个月左右,不仅完成了贫困户的全面走访,还新识别建卡贫困户18户。

走访过程中,让陈鹏印象最深刻的是贫困户陈绍容。陈绍容儿子胡培洪早年患脑溢血留下了后遗症,导致智力残疾,平日里全靠患有高血压的陈绍容照顾起居。他的房子建在山脚的软土地基上,房前出现坍塌,房后存在滑坡隐患,房屋受损成了危房。

“我去的那天正在下雨,山上石头滑坡的新鲜痕迹很明显,看到这些让我很揪心。”作为一名党员,在和村民的朝夕相处中,陈鹏早已把村民们当成了家人,“走访群众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陈鹏回去后,立即请示上级部门,多方筹集建房资金,最终帮助陈绍容一家搬离了地质滑坡隐患地带。陈绍容激动地说:“要不是陈书记,万一哪天一滑坡,说不定就被活埋了!”

渐渐地,通过陈鹏一点一滴地踏实为民办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认可了这个第一书记。朝夕相处中,陈鹏和村民们的感情变深了,以前进村入户,村民们喂的土狗常常对着他又吼又叫,“现在,村里的大黄狗小土狗一看见我,都会摇着尾巴迎上来。”陈鹏摸着头上一缕缕扎眼的白头发笑呵呵地说。

image.png

发展扶贫产业助推村民增收

“来村里2年多了,现在还是觉得压力大。”陈鹏说,目前最让他感到焦灼的有三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个压力就是怎么把几万斤土豆顺利卖出去,保证群众既增产又增收。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发展扶贫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陈鹏经过多方考察,并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实地调研后,去年沿河村集体种了50亩土豆,眼下到了丰收的季节,陈鹏一边忙着组织村民开挖,一边联系销售渠道。“村民的收入有两笔,一是土地租金,二是农忙季节打零工,每天有50元。”陈鹏说,这几万斤土豆如今大丰收,销售行情也不错,光这一个项目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不少。所以,他必须把土豆的销售搞好,不能让村民们白干。

第二个压力就是5月底前,他要组织村民自建长5公里、宽3米—3.5米的公路,“协调土地、组织施工队伍、筹集资金等,每件事都不能马虎。”另外,村民们这几天正在开挖集中供水的自来水管道,陈鹏天天去施工现场查看指导,“5月底前,要让全村80%的村民喝上自来水,实现集中供水。”这一桩桩的事儿,让这个小伙子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在村里各个点连轴转。“我今年才32岁,可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我40岁了。”陈鹏苦笑着说。

陈鹏自己有一辆越野车,刚来村里时里程数只有2万多公里,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里程数增到10多万公里,这多出来的7万公里就是他在村里来来往往,一趟一趟往返的最好见证。“轮胎马上又要换了,磨损得厉害,已经换了两次了。”陈鹏平静地说,这辆越野车常常被他当成长安小货车用,帮助村民运送农副产品到城里去卖是家常便饭。

“陈书记本来是国家干部,和我们不沾亲不带故的,到我们这里来吃苦受累,是为了啥子嘛?还不是为了我们有好日子过。”建卡贫困户黄德英感动地说,这两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产业越来越多了,“陈书记带着我们发展糖柑、海椒、土豆等产业,我几乎天天都有活路儿做,家门口就能赚钱。”

事实上,最初的沿河村一穷二白,根本没有产业。唯一的美国糖柑种植项目也是个烂摊子。“第一次让村支书带我上山去看看,爬上山项,眼前凄凉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回忆当时的情景,陈鹏仍然五味杂陈:“漫山遍野全是杂草丛生,种了3年的柑橘苗竟然还不如草长得高。”村支书告诉他,承包糖柑的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不仅如此,他们还拖欠了村民27万元的土地流转金及10万的务工费。

回去后,陈鹏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深深意识到,糖柑必须重新管起来,村民们的信心也亟需重振!第二天一早,陈鹏就组织开会,决定将果树暂时交由村集体代管。然而,村民们担心拿不到工钱,都不愿意下地干活,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陈鹏咬咬牙,决定自掏腰包先垫付工钱,并向大家保证:“干了活拿不到钱的来找我,我们决不拖欠一分工钱。”陈鹏的工资也不算高,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垫付了近两万多元的工钱。“凭什么让群众相信你,就是干部的担当。‘说了就算、定下就干、干就干好’,区委书记唐小平的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没有担当,群众不会信任你,工作也根本开展不了。”

就这样,村民们都知道了这个第一书记是个“耿直”人。“有啥子问题都可以去找陈书记,他一定会想办法解决。”陈鹏的担当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陈鹏,准没错。

“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党员干部愿意吃亏,群众才能信任,产业发展才能推动。”陈鹏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依靠果树村集体经济将增收30万。不过他一刻也没休息,开始通过司法途径,帮助大家维权。现在,村民们被拖欠的工钱已经全部追回。

除了继续发展壮大糖柑产业,120亩海椒基地、50亩土豆基地也陆续发展了起来。村民们一年平均有100多天能够打零工赚钱,再加上土地出租等收益,许多村民对如今的生活都很满意。如今,79建卡贫困户都摘掉了穷帽,剩下未脱贫的一户也将在今年底脱贫。

初心不改目标不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9年底,沿河村的糖柑、小龙虾养殖、辣椒和洋芋种植等4个项目共带动100余户一般农户及贫困户务工增收20万余元,24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收20万余元,村集体创收36万元。最终实现了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的转变。

产业发展走上了正轨,陈鹏开始思考村里软硬件设施发展问题。两年来,在区里、镇里的关心支持了,沿河村共实施了743万元的土地项目,包括整修水田田坎500米,生产路9公里,新建蓄水池4口,新建沟渠240米,维修山坪塘1口,硬化田间道6公里。另外,村里还新建公路10条12.8公里,完成了5社自来水站技改。

“接下来,我们还要修便道、进行危房改造、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产品代销、开展月嫂培训......只要村民需要我,我愿意留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干!”陈鹏表示。

如今,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他却变得越来越黑,但心底却越来越敞亮。因为沿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作为党员干部,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平时忘我、难时担当、战时亮剑,不打赢这场硬战,绝不收兵。”陈鹏充满信心地表示。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陈鹏荣获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