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和谐重庆

铜梁:下岗工建高粱基地办酒厂走出返乡创业路

发布时间: 2020-05-08 13:22: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赵武强 赵七雄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中国网5月8日讯 5月8日上午, 在铜梁西郊绿道土桥镇大磨村的一片高粱地里,返乡创业的蒋行川正在和10多位农民工一起补植本地高粱苗。

image.png

“立夏”后,高粱苗长势加快,我们组织留守村民加强田间管理,打下的高粱高产又优质,烤出来的高粱酒品质才高。”蒋行川指着身边的一大片高粱地说,这片高粱地有300余亩,过去不少地块都是撂荒闲置地,自己把这些地反租过来,全部种上本地高粱,既盘活了撂荒地,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30多位村民在基地打工,可以挣一笔务工收入。

今年48岁的蒋行川过去是铜梁粮站的工人。1994年企业改制后,他为了生计,不甘命运的安排,先后到浙江、云南、西藏等地打工,由于勤劳肯干,不怕吃苦,加上好学,从普通的打工者成为一名企业家。

“长期在外打工不是长久计,立足家乡创业,也能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2017年,厌倦了在外漂泊的蒋行川回到了铜梁,把创业的目光投向了农村。

image.png

回到家乡,他发现,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老年人无力耕种土地,不少的土地被荒芜了。自小有农业情结的他,思考着在农村干一番事业。

“走上酿酒这条门路,是受到老家安居大田社区紧挨着国有酒厂的启发。”蒋行川说,小的时候,当地的国有酒厂名气很大,安居古城满街满巷都飘着酒香。每到新酒出缸,居民排着队打酒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当年的老酒物美价廉,很受市场的欢迎。在朋友的帮助下,蒋行川打定了用传统工艺酿造原浆老酒的主意。

image.png

烤酒需要高粱原料,烤上等的酒更需要上等的原料。为了解决原料问题,他经过多方考察比选,最后把高粱基地选定在了土桥镇大磨村。

“大磨村地处郁郁葱葱的巴岳山麓,碧波荡漾的淮远河穿村而过。这里地势平旷、水源便利、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是种植优质高粱的好地方。”蒋行川说,在生产上,他采纳重庆农科院专家的建议,走生态绿色之路,地里不施除草剂,不打残留高的农药,肥料都以有机肥为主,生产的高粱成为酿酒的上等原料。在酒坊外的地块了,布置着上千米的管道,负责把洗净原料的水输送到地头,而酒糟也全部还田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形成了农业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image.png

在建好高粱基地的同时,蒋行川还在基地里建起了酿酒车间。在工艺上,请来铜梁老酒厂的师傅把关,还走访四川、贵州白酒厂的老师傅,积极发掘原始酿酒工艺,利用建起的老灶酒坊生产小麯清香原浆酒。古朴的工艺、优质的原料加上慢工细活烤出来的原浆白酒,纯正芳香、绵甜爽净、入口留香不上头,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我经过考察学习,发现市面上的小酒厂虽然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以次充好,既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砸了老酒牌子。我就暗下决心,自已种最好的高粱,烤货真价实的酒,并努力做出自己的品牌。”蒋行川说,要在创业的路上走好走远,就必须严守信誉,坚守质量,限量生产,自已只采用自家的高粱来酿酒,春夏季生产原料,秋冬季酿酒。

记者在酿酒车间看到,原料房、发酵池、烤灶等干净整洁,墙上贴着行业规章和工艺流程;库房里大大小小的酒坛上,每个都清楚地标注着生产日期。

image.png

在酒坊的一面墙上,一幅“不勾不兑,纯粮纯浆;生态种植,自种自酿;古法酿造、以德酿酒”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是我的座右铭。从高粱种植到白酒酿造,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样才能对得起消费者。”蒋行川说,目前,我把酿制的老酒取名为蒋氏原浆古酿,决心以质量赢市场,以品质换口碑,以信誉求发展。

为了带动大磨村群众增收致富,蒋行川决定,发动基地周边农户进一步扩大高粱种植规模,自已出种子出技术,并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包回收,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脱贫攻坚尽一份力量。(赵武强 赵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