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权: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帮扶脱贫
中国网5月8日讯 连续3个年头,他驻点帮扶贫困村,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他沉到一线,与贫困户打“拢堆”,将贫困户的问题记心上,落实在行动中。他就是涪陵区江北街道邓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队长陈正权。
按照组织安排,2019年3月20日,陈正权受命任江北街道邓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陈正权扶贫记录已写了厚厚三本,每本每页都真实地记录了邓家村群众的大小事,由于经常翻看、记录,三个笔记本裂开了无数次,现在只能用夹子固定住。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驻村以来,为了把村里情况摸熟摸透,陈正权用坚实的脚步走遍了邓家村每一个角落,在他的三本民情记录簿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专属”位置,哪一家哪一户,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每户村民家人有几口、房有几间、田有几亩,小孩在哪里读书、老人是否健康,致贫原因是什么、主要靠什么增加收入......陈正权都一一记录“在案”。
创建扶贫车间 让贫困户家门口实现就业
贫困户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是脱贫的关键。针对邓家村产业发展现状,陈正权报到上班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带头做好村集体企业邓石坝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组建,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在区人力社保局和扶贫办等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协调下,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9月25日,邓石坝农产品有限公司被区级部门认定为扶贫车间并授牌。
扶贫车间创建成功后,邓家村的集体企业从零变为固定资产达15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跃升为5万元,带动本村农户增加榨菜种植面积500亩,带动贫困户和其他农户22人常年就业,实现年就业收入50万元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 创脱贫致富大环境
到邓家村报到的第二天,陈正权就接到邓家村3组村民彭洪元诉求:“村上电压低,使用农机时经常断电,夏天空调也带不动,太不方便了。”陈正权通过走访农户后发现,原来邓家村和彭洪元有一样诉求的不只他一个,邓家村8个村民小组中,6个村民小组由于没有完成农网改造,都存在类似问题。
农户要脱贫,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为了彻底解决村民用电“卡脖子”的难题,陈正权就和工作队队员一起立即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川东电力公司咨询汇报情况,争取农网改造项目尽快落地。值得高兴的是,农网改造这个事情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电力公司的多次协调和支持下,2019年实施了邓家村农网改造计划,项目进展顺利。2019年12月,6个组的村民小组农网改造全部完成,700多户村民生产生活正常用电得到保证。电压稳了,电力足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更稳更足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脱贫致富的硬条件大环境。截止2020年2月,在区级相关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邓家村农网改造、自来水安装都实现全覆盖。累计扶贫完成油化村公路1.6公里,硬化村组公路11.17公里,硬化人行便道和耕作道35.53公里。计划2020年再油化村公路5公里。全村累计整修山坪塘90口,3个农业小组农户全部安装使用天然气,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创作文艺作品 鼓励宣传群众
俗话说,扶贫先扶志,怎样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怎样为扶贫干部加油鼓劲?怎样用文艺作品把邓家村宣传出去?陈正权带头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扶贫,创作文艺作品。提炼出宣传口号“这家那家,最好邓家”,特别是有感于涪陵区、邓家村扶贫带来的新变化,分别创作了歌曲“有个地方好”和“好个邓家”,鼓励群众、宣传群众。
2018年,在《重庆日报》发表了“一个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记录”;创作的《扶贫之歌》在《重庆音乐》和《重庆扶贫》上发表。2019年,在《当代党员》第1期上发表“脚上沾满泥,心里却像喝了蜜”扶贫日记7篇;在《乡镇论坛》刊发散文“扶贫路上有苦也有乐”;创作快板词“贫困帽子莫久戴”、扶贫歌曲“一个也不能落下”等。用积极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消除了曾经的等靠要思想。
自驻村以来,无论群众反映的大事小事,陈正权和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们都落实落细。贫困户周显文反映到自己想多搞一些养殖小家禽后,工作队就将“扶贫孵化箱”孵化的小鸡苗送到他家。贫困户蔡玉合家D级危房改造因家庭原因一拖再拖,工作队的冉瑞林、冉毅文等同志隔三差五就上门做老两口的工作,做老两口女婿的工作,跑了十几二十次,终于促成了旧房变新房、危房变安全房。杨泽友家的老鸭子因为疫情不能销售,工作队员李金珂和胡永红微信打广告,成功帮助销售......一桩桩实事好事,让群众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