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视频访谈

链接世界 两江新区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 2020-05-11 13:19:5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国网5月11日讯 艳阳高照下,明月湖波光粼粼,明月山郁郁葱葱,处处生机。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区域,总占地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拔地而起。

image.png

漫步其中,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正在加速建设。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吸引了全球21所顶尖科研院所入驻。在不久的将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成为它们展示最高端技术、最优质项目、最顶尖人才的场所。

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按照陈敏尔书记调研时的指示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设,注重产城景融合,彰显“生态+科技”内涵,努力打造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加强产业、人才、生活、生态“4个协同”,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产业协同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就是要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今年2月,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打造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正式在两江新区落地,将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灵敏的“嗅觉”,预计3年内产值将突破1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介绍,毫米波雷达由于在天气环境险恶条件下有优异的穿透表现,近年来被广泛用在车联网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该中心落地以来,已经与长安汽车、中汽研、红宇精工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正在推进汽车雷达、三峡库区边坡灾害监测等10余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image.png

在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一项与两江新区落户企业海装风电的合作已经取得成效——在双方努力之下,海装风电目前最大的机组功率已经达到10MW,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双方还在致力于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实现海上风电制氢,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在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该研究院与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光电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助推重庆光电显示行业的转型升级。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目前相关科技成果已经在航天集团及国家电网的相关项目中得到应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落户两件协同创新区的21所高校、科研院所已经在抗疫、工业、环保、人工智能、应急救援、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攻关。

这些科研团队大多拥有高学历教育背景,他们此前在其他地区从事科研工作。如何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把最新科研成果需要变成产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重庆两江新区。

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大制造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现代金融、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商贸文旅、会展业5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两江新区凭借着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正在中国的创新“版图”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成为高层次人才选择两江新区的重要原因。

两江协同创新区以产业技术创新和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为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创新资源引育,推动支柱产业快速升级;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开展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加快形成规模化的新兴产业集群。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表示,两江新区正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等载体,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全面加快“双链”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在积极完善创新生态。据介绍,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着力搭建创新服务、试验设备共享、统一孵化、科技金融以及产学研交流合作等5大平台,为入驻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研与产业、产业与创新、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融合,预计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会完成成果转化100项,申报发明专利400件。

人才协同

顶尖科创人才加速集聚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打造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离不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授毛二可及其团队的努力。毛二可是中国雷达研究领域的泰斗,其团队目前已经和长安汽车等两江新区本地企业开始了合作,共同研发汽车雷达等产品。

在他看来,重庆目前正在实施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显示出这座城市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重庆在人才引育等方面也正在加速发力,结合产业基础,在科技创新领域将大有作为。

设计效果图

和毛二可同样选择在重庆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还有很多。作为重庆科技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两江新区完备的创新体系和广阔的技术应用场景空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层次人才。仅两江协同创新区就已吸引超过600名高层次人才。

目前,两江新区根据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还打造了“留创园”“留学报国基地”“欧美同学会”“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人才引育重点平台,让新区日益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9年11月,两江新区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两江人才”十条》等五个人才政策文件,在人才发展机制、政策、方式、平台、服务上创新,以改革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生活协同

更好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通过专属APP,即可远程指挥船只清理湖面,而且船只还能在清理完成之后自动返回……这样的场景日前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成为了现实。

4月底,由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清洁船正式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内的明月湖投入使用,可实现90%以上的自动化水面清理,进一步助力两江协同创新区生态提升及智能化场景应用。

设计效果图

早在规划伊始,两江协同创新区即提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探索产、城、景有机融合的创新资源集聚模式,实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探索创新资源集聚模式”、“具有未来城市品质和地域特色”三大目标,并邀请国际国内顶尖设计团队进行设计。

国务院外专局美籍规划专家、前纽约规划局局长饶及人作为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设计专家评审组成员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两江协同创新区的规划应该保持超前性,重点考虑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的生活习惯和创业生态,能够让科技创新人才在这里安心工作、生活。

秉承“山清水秀、绿色智能、开放共享、活力多元”四大规划理念,如今,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沿着既定路径阔步前行。高质高效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高质高效抓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以明月湖为核心的环湖生态走廊和骨架路网;高质高效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加速推进。

极具国际化的配套服务不断彰显这个区域的活力。7个产、学、研、生活功能混合组团,配置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可为区内科技人群提供包括国际化交往、科技转化、医疗健康、基础教育、生活配套、长租公寓等全方位服务。

生态协同

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

明月山与铜锣山翠峰如簇,与长江山水相连;明月湖与明月山湖光山色,碧波万顷;御临河、高洞河绵延200多公里,风光旖旎。

这里,科技与人文交融,创新与生态交汇,无疑是科技创新的绝佳场所。 “两江协同创新区设计规划总体结构时,便提出要以‘一半山水、一半城’为原则,生态用地、产学研用地、生活用地比例为3∶2∶1。”两江协同创新区负责人王飞说。

因此,在30平方公里范围内,两江协同创新区布局了5个公园及10余处绿地,让森林覆盖率超过50%。

规划建设的创新创业创造空间,镶嵌在溪谷林境廊、明月汇流、崖壁探索林等组成的万亩生态空间中,犹如一幅立体的生态拼图。两江协同创新区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的理念,充分尊重“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本底,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绿色智能、开放共享、活力多元”的创新创业创造者向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按照规划,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全部实现“公交+步行”绿色出行,搭建公共空间全覆盖的“五分钟科研生活圈”“十分钟生态体验圈”。

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促进大学大院大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成为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