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梦想是可以触碰的,它存在于哪里?
我们几乎默认,日常生活只有世俗和琐碎,梦想绝不同行。但在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时,却也不得不承认,以生活为台阶,梦想才有出口。
于是,我们依赖生活,并始终不愿放弃对内心的追逐、对陌生感的探索。
城市与人,共荣共生。你我独立的个体,本身就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彼此观照,各自丰盈,使得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美好并充满创造力。
城市向上,你我共见。由共青团昆明市委组织发起、保利城冠名的「城市向上·青年力量」系列公益报道,将以8位青年人的视角,发现这座城市里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梦想。
中国农业社会之优长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顺应关系,倡导积极的日常交际和情感来往,崇尚在小空间内的“浓厚的人情味”,这也是中国农人的优长。
如今的乡村不再是过去的模样,高速发展的当代技术深刻改变着很多人的思维、行为和人生。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断尝试农产品种植的新模式,努力在农民外销产品的需求和城市对生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之间打开一条通路,以现代互联网思维达成最质朴的初心——接触世界,分享好物,实现人与物的价值。
他们在这片多情的乡土上播撒希望,收获梦想。这群人有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
寻甸县凤合镇杨家湾,一个距离昆明市区160多公里的小村子,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每到八九月间,村里两千多亩的果园里,沉甸甸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在树上挑了一个已经软了的桃子,撕开薄薄的皮儿,里面立即露出了翡翠般的果肉,手上都流满了汁水,忍不住咬一口,软糯香甜,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这里植被覆盖率比较高,除了季风湿润气候和丰沛雨量,土壤的耕作层营养丰富且平衡,尤其2100多米的海拔高差使这里的猕猴桃生长周期要比其他产区更长,积累了足够甜度和养分,想不甜都难。”昆明晟瑞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杰,举起一个猕猴桃,对着太阳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每一口你都能尝出阳光的味道。”
过去的杨家湾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模式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全村绝大多数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如今的杨家湾村,在徐浩杰的组织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猕猴桃和标准化蔬菜,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家家户户都拆掉了茅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村容村貌为之大变,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对基地职工及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种植新技术管理知识培训,灌溉水源、土壤须定期检测,保证安全无污染;人工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剂;以生物有机肥、水溶肥为主,确保全程绿色生态······昆明晟瑞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制定的种植标准可谓十分严苛。
对此,徐浩杰有着自己的坚持:“订立严格的种植和品质标准,是希望通过靠谱的、高品质的水果,让大家愿意买、喜欢买、习惯买,打响产地品牌,从而引导当地的种植产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匠人之心种出好果子
“说起猕猴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却是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国内市场上一枚奇异果可以卖到5-15元,抵得上一斤国产猕猴桃的价钱。其实,国产的猕猴桃经过这么多年的品种驯化,口感上早就和进口无异。但品牌档次、公众认知就是上不去。每次想到这些,我都心有不甘。”
正是这份“不甘心”,让徐浩杰从一开始就以匠人的精神来认真“打磨”猕猴桃这颗甜蜜的小果子。一方面,他与云南农业大学以及国外的相关技术企业建立了密切、长效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深厚积累;另一方面,在严格执行无公害的种植标准同时,还积极引进了软枣猕猴桃等新品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走进徐浩杰的果园,你会从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里感受到他的用心:微灌溉系统、杀虫灯物理驱虫、水肥一体确保营养均衡、严格执行疏花疏果,多大枝条能挂多少果都有细化的方案,让营养有效的集中在果子上,保证商品果最大的产出······
与市场上常见的外形漂亮的猕猴桃不同,徐浩杰种出的“翠玉”猕猴桃有些“貌不惊人”,但切开后果香馥郁,比一般猕猴桃的果肉更加细腻、清甜多汁。“因为不喷洒驱虫剂,所以果子在外形上就会吃一点亏。”
“为了保证猕猴桃后熟后口感纯正,采摘前要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只有可溶性固形物≥6.5%以上的果子才能达到采摘要求。如果可溶性固形物太低,采摘后即使经过后熟,口感也不能达标。翠玉猕猴桃有个特性,越熟果肉颜色越绿,在整个果肉呈翡翠色的时候口感是最好的,糖度可以到18左右,而且风味足,香气怡人。”
乡村振兴不是情怀,是责任
徐浩杰与土地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父亲就是果树种植的行家里手,对于猕猴桃的种植尤有心得。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他对农业自然有了一份割舍不掉的感情。
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行业,面对的不仅仅是种植、技术、销售等产业问题,还有来自社会上的种种质疑。徐浩杰也不例外。
当初刚刚投身农业的他,就迎来了创业“第一道坎”——土地流转。最初,村民对一个外来的年轻人要“拿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表现出了极大的警惕和不配合。面对困难,徐浩杰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耐心,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村民们被他的诚意和实干所打动,第一次的土地流转终于顺利完成。
“又过了几年,处于扩大种植规模的需要,进行了第二次的土地流转。这次顺利多了。”看着上一回土地流转的乡亲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们从观望不前变成了踊跃参与。
历经数年的砥砺发展,如今的杨家湾村共完成土地流转3700多亩,其中2600亩标准化水果种植示范区(猕猴桃2200亩,软枣猕猴桃100亩、其他观光水果300亩),2000亩的滴灌设施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的土地整改及600亩喷灌设施建设,200亩树莓种植及标准化棚架建,2000亩标准化猕猴桃棚架建设,10080平方米苗木培育大棚建设······
徐浩杰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乡村振兴,要充分激活内动力,引导广大贫困户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
为此,他累计开展科普知识及技术培训会12次,累计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次;建成科普教室60平米,展板数块,发放各类科普知识宣传手册10000余册,推广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生物有机肥推广、性诱剂等推广400亩;推广腐熟桔梗还田50亩(吨);推广专用肥、水溶肥试验50亩。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培训,彻底改变农户传统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及种植观念,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户增收。
在他独创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村民入股”的经营方式带动下,周边2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且向杨家湾地区提供大于20000余人次的劳动力岗位,支付杨家湾地区转移劳动力用工费用100余万元,实现当地人均增收1000余元。
因表现突出,徐浩杰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2015年获得昆明“两区”年度乡村创富好青年的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昆明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了80后“新乡贤”的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脱贫攻坚贡献奖”。
我想为城市的食品安全做一点事
“广大的乡村依然保留着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我把我认为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没污染、不抹药、不催熟、不打膨大剂、不打甜蜜素,就是给朋友的那种自己家的东西。这恰恰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下,最弥足珍贵的。”
“城市与乡村,是生活的A面和B面。我要做的,和正在做的,就是用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努力,让我们这座城市的人们可以吃上更加安全、优质的水果和蔬菜。毕竟,民以食为天,吃的安全了,生活的质量才谈的上提升。”
是啊,在这个对土地爱的深沉的男人看来,让事物回归本质,回归一种“给村里邻居送点自家好东西”的诉求,让那些自己看着长大的瓜果通过流转去到更多人手中——这些朴素的逻辑,可能比一切营销套路都更为真切有效。
打造健康城市,从建设健康社区开始
有人说,“人类为城市写下什么样的剧本,城市就会给你上演一出什么样的戏剧”。
后疫情时代,人们开始总结与反思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城市脆弱性特征和健康安全问题。如同安全食品可以保障机体的健康一样,确保充足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合理的公共空间建设的新型社区,也在为整座城市的健康运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王诗莹 来源:昆明共青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