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头条

重庆石柱:产业发展挑起脱贫大梁

发布时间: 2020-05-25 10:59:1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原标题:《讲好重庆脱贫故事•启动长江经济带脱贫致富新引擎》——重庆石柱:产业发展挑起脱贫大梁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顽强奋斗,重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为讲好脱贫攻坚的重庆故事、传播好脱贫攻坚的重庆声音,中国网5月18日起开设《讲好重庆脱贫故事》专题,围绕“补短板、强优势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新的战略增长级” 、“两不愁三保障筑牢脱贫攻坚幸福路”、“启动长江经济带脱贫致富新引擎”、“大城市带大农村带动大重庆大发展”及“小康路上的帮扶力量”五大版块,分别讲好重庆市渝西地区、武陵山片区、三峡库区及主城九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和亮点做法,以及重庆市各级各部门做好帮扶工作的精彩故事。近日,本网在《讲好重庆脱贫故事•启动长江经济带脱贫致富新引擎》采访活动中,派出骨干记者走进地处长江上游南岸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对该县汲取脱贫智慧、汇聚扶贫合力的经验、办法和思路进行实地采访,敬请关注!

image.png

蓝天白云下,满目翠绿的莼菜田

中国网5月25日讯 5月,行走在石柱县冷水镇,蓝天白云下,一块紧连一块的莼菜田满目翠绿,像山野镶嵌的碧玉。记者看到,一个个身着特制衣裤的莼农们,两手娴熟地将一片片刚露头的莼菜摘入手中,放进身旁的水盆里……

“今年的莼菜胶质肥壮,质量好,每天最多时能采摘好几十斤。” 刚刚和家人一起采收完莼菜的李大爷,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乡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莼菜。凭借莼菜的种植,生活已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莼菜就是脱贫菜和致富菜。

image.png

在潘婆婆公司莼菜基地,刚刚捞出来的莼菜晶莹剔透

据了解,莼菜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对生长环境特别挑剔,只有在零污染的水质和微酸性的土壤中才能生长。近年来,石柱县把产业发展当做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质土壤、气候空气等条件,持续做大做强莼菜产业。截止目前,石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莼菜基地之一,其产量占全球80%以上。

莼菜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但莼菜仅作为蔬菜食用,产品附加值还是很低。如何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石柱又在开发莼菜深加工产品、做深莼菜产业链上深下功夫。2013年,石柱引进重庆潘婆婆莼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生产基地,开始研发莼菜深加工产品。几年来,依靠强大科研团队支撑,潘婆婆公司先后取得涉及莼菜育种育苗、田间管理、莼菜面膜、莼菜饮料、莼菜加工机械等63项国家专利技术,带动石柱莼菜产业突破深加工难的瓶颈,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优势,让石柱莼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我们今年将大力推广小莼莼饮料。”潘婆婆公司有关负责人张思维表示,通过深加工,莼菜“身价”暴增,农户的莼菜收购价也随之一路飙升,莼菜真正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image.png

石柱莼菜以口感圆融、鲜美滑嫩闻名于世,为珍贵蔬菜之一

除了开发莼菜深加工产品,潘婆婆公司也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莼菜种植户带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公司保底价收购莼菜,给种植户年底股金分红,真正为当地农户带来增收红利。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健康养生,我们的莼菜越来越值钱咯!”最近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张大姐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以前种莼菜只能自己背到市场上卖,有时卖不完就坏掉了。现在每天傍晚,莼菜厂的车都会前来收购,菜农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莼菜变成“金苗苗”,莼菜田变成“聚宝盆”,是石柱做实做深产业扶贫的生动体现。近年来,石柱县紧抓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做大做强中药材、干鲜果和休闲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调味品、有机蔬菜、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3 3”扶贫长效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石柱发展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1.3万亩,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10万亩,以莼菜为主的高山蔬菜20万亩(包括复种面积),生态养殖中蜂12.3万群,畜禽养殖245万只(头),干鲜果在地面积17.4万亩,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了1-2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

找准产业这把“金钥匙”,石柱打开了脱贫“致富门”。2019年4月,石柱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综合贫困发生率0.87%、群众认可度97.91%的成绩,一举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脱贫摘帽后的石柱不松劲儿、不歇脚,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产品流通冷链、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确保产业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木兰 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