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潼南区:啃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硬骨头”

发布时间: 2020-06-03 17:36:24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桂林小学教师刘浩、刘华利用暑假时间,到双坝社区居民家中送教

image.png

人民小学学生营养午餐

扶贫必扶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精准扶贫,而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核心在保障义务教育。

对于潼南区教育系统而言,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也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近年来,潼南区教育系统全面遵照中央、市委、区委、区政府和市教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因地制宜,保障全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有序开展。

控辍保学 既要做好顶层制度又要做好基层落实

2019年9月,玉溪中学的学生小米(化名)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回到了校园。

在此之前,因为父亲的反对,她不得不辍学回家跟着父亲一起打工。但在班主任的坚持下,村干部、家里亲戚的帮助下,终于打动小米父亲,如约在9月的开学季返回了校园。

全区现有2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拥有人口103万。有义务教育学校85所,义务教育学生69438人。面对复杂的学情情况,如何让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累计的67名建卡失学辍学学生回到校园,成了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的忧心事。

失学辍学学生劝返,只有坚持“辩证施治,对症治疗”,才能产生“疗效”。全区教育系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拿出实招、硬招,确保失辍学学生全部复学。

近几年,区教委从成立教育扶贫办、出台新的资助政策、创新新机制、责任制到开展“送政策进万家”“送政策进农户”活动,再到组织6700余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宣传义务教育入学、学生资助等扶贫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控辍保学措施。

通过区委、区政府统筹指挥,部门和镇街按照职责各司其职,全区现已形成党政重视、部门镇街主动、人人参与的控辍保学格局,初步打响了一场控辍保学总体战。

截至目前,全区失学辍学学生全部清零,所有义务教育建卡等失学辍学贫困学生一个不少的回到学校。在2019年,接受各级巡视巡察、省际交叉检查、区际绩效考核、区级交叉检查以及“回头看”中,均未发生一例建卡适龄贫困儿童少年失学辍学,也未出现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同时,潼南区严格落实市教委规定,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案”,共建立失辍学学生档案67份;因身体原因确实无法到校学习的残疾适龄建卡学生送教上门档案120余份,累计开展送教上门近4500节次,解决了教育扶贫“九龙治水”“散乱漫灌”问题,做到了信息链条的全覆盖。

落地落实,要有指挥,要有制度支撑。自控辍保学工作开展以来,潼南区创建并压实了教委领导、科室长、机关干部、教管中心主任和学校校长“五个责任一体化”制度,这成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有力保障。

扎根乡村 既是产业脱贫助力者又是教育扶贫排头兵

2018年10月17日,区教委教育扶贫办主任李涛被选派到双江镇老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老关村的李涛,不光为村民开启了产业脱贫的大门,更是以一名教育者的身份成为了村里教育扶贫的排头兵。

老关村贫困户、低保户易守学的儿子在前几年因病死亡,儿媳改嫁,留下6岁患有脑瘫不能自由行走的孙子易俊臣。李涛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大埝小学,帮助易俊臣到学校就读,并为他免除所有费用。平常下村走访时,经常专程到易家去看望,为孩子带去学习用品,鼓励老两口坚持为孙子进行理疗。现在,孩子能够认识50以内的数字了,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见人也会打招呼了。

作为一名老教育人,李涛的眼里、心里存得下的都是教育人的心事。

知识改变命运,李涛深知这个道理。他总会将每家每户孩子读书的情况单独记录在一个小本上,逐一核实并帮助兑现资助政策。现在,老关村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贫困学生得到全程资助。

针对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人员生活困难、留守儿童监护不力的情况,驻村工作队成员还担任了3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监督他们写作业,为他们购买钢笔、书包等学习用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是李涛作为扶贫干部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村民养猪致富,他特地请来养猪专家进行交流、指导。不仅如此,他还偷偷学起了养猪知识,让大家伙儿十分敬佩。

现今,老关村的楼房更多了,网络更畅了,道路更宽了,群众的腰包更鼓了,人气更旺了……

而像李涛一样,参与扶贫的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他们在驻村期间,脑子里都是脱贫的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搞好产业脱贫,更要做好教育脱贫。(刘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