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布2019年环保成绩单 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
资料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栗园园)6月3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一年度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通过持续统筹“建、治、管、改”工作,去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各项年度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
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
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14条河流196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7.8%、8.6%、3.1%和0.5%,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93.9%。6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5月15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19年“水十条”实施情况,在22个实施情况为“好”的省市中,重庆评估排名位居首位,其中,水质目标和工程措施两项指标均排名首位。
公报显示,去年我市新改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日;完成11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新建城市污水管网589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163公里;在临江河、濑溪河等重难点流域设置1500余个监测断面,精准治污,溯源治河。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
根据公报,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同比持平。其中优的天数为119天,较去年增加23天。全年无重污染天数,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8微克,同比也有所下降。
江北区、两江新区、南川区、大足区、潼南区、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19个区县的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较上一年度增加8个区县。
环境、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双下降
去年,我市持续深化“一管四控”措施,控制社会生活、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噪声。
通过摸排处置重点社会噪声源1076处,化解了31个固定设备噪声源扰民投诉问题;通过强化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管理,检查指导工地5416家次,与企业座谈860家次,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同比下降15.9%。我市还加强城市声环境管理,建设道路隔声屏4138米、城市轨道隔声屏4145米、道路降噪绿化带57.72万平方米。
通过“宁静行动”的推进,去年我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0分贝,同比下降2.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6分贝,同比下降1.5分贝。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去年,全市共处理生活垃圾73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到55%,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任务。
全市约100万吨污泥产量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4%。其中,主城区污泥产量约59万吨,无害化处置率为95%;主城区以外区县污泥产量约41万吨,无害化处置率为93%。
此外,我市还完成重点重金属排放量减排1%的年度目标,危险废物规范化督查考核达到国家A级要求,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6.49平方米
公报显示,去年我市辐射环境、园林绿化、耕地与农业生态、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在园林绿化方面,截至去年,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176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8243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66395公顷,城市公园达到542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40.17%、37.36%,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6.49平方米。
耕地与农业生态方面,全市已有7970个行政村建立起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3%以上;全市累计改造完成农村卫生厕所497.09万户,普及率为79.67%。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我市大力探索以奖代补和股权化改革创新,去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6平方公里。
此外,我市还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安排市级资金1500万元,在10个岩溶石漠化重点区县,实施岩溶治理任务4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