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科教文卫

莲华中学朱凤霞:初心不改,毕生追求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 2020-06-05 14:33:1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国网6月5日讯 生于小山村,幼年因疾病落下脊柱侧弯,从小却立志要做一名有诗和远方的园丁,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追求,1994年她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终于成为了一名乡村语文教师。为了回报社会对她的厚爱和父老乡亲对她的信任,她始终把诗意情怀和爱心倾注给所教的学生,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她就是重庆市北碚区莲华中学教师朱凤霞。

用心栽花芬芳来,春风化雨伴成长

育人如育花,一花一世界。孩子们走出叛逆还在路上,仙人球开花还需静待。曾经荣获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的朱凤霞相信用心浇灌,定有芬芳扑鼻来。尽管只有1米4的她缺少形象威慑力,但朱凤霞用真情与智慧去关爱二十多个春秋里的每一个学生,静待花开。

她任教的2020级3班的43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的一开始就绽放如夏日的三角梅,而更多的如仙人球需要静心等待。静待花开,也让她自己拥有一颗平和坚定而充实的耐心。对于班主任而言,面对青春期孩子们的叛逆不能急,得有花农心:松土、浇灌、施肥、剪枝、除虫,一步步来。

由于学习压力渐渐增大,加上青春的躁动,孩子们渴望拥有自我意识,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懵懂期,敏感脆弱的他们容不得家长简单粗暴的管束,一些孩子又聚在一起迷上游戏,从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和快乐。班会课上她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与师长的矛盾问题,学会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做冲动的魔鬼。不过青春叛逆不是用一节班会课,一次谈心,就可以变得雨过天晴的。朱凤霞又利用课间或早晚自习一次次找他们单个谈心,可收效甚微,好了两天矛盾又反复。王华(化名)等孩子开始在家玩手机到深夜,上课就发呆或打瞌睡。下课就装腔作势地模仿游戏里的解说员,搞笑地向同学们讲述游戏里的内容,使得班中一大群孩子更不上心学习,更痴迷于游戏带来的快乐。于是她与家长配合先收孩子手机,也有奖励性的每周可以玩一个两小时。可网瘾大的两个同学“恨”死朱凤霞了,想方设法与之对抗:小王早上迟到,不做清洁,上课讲话,故意和老师抬杠;小余与生活老师较劲,不服从寝室管理。

两个执迷不悟的学生一直没有主动来向她认错,当她在走廊上想严厉批评他们时,王华嬉皮笑脸地说:“朱妈妈,莫生气,生气伤身!”朱凤霞被他们弄得血压上升,但她告诉自己:不能急!好好想想!静一静!她就叫他俩在走廊静思,自己到校园绿荫道上走了几圈回来后对两个孩子说道:“你们想一想没有:你们爸爸妈妈把你们交给我,我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儿子,天凉喊了添衣,生病了送医院,早上天不亮就到寝室里叫早起,晚上叮嘱早睡,考试失败了鼓励你们,失败了找励志的电影给你们看,与家长闹矛盾了,给你们的家长打电话劝说。你们的合理要求我尽力民主,班规室规,都是和你们一起商量定下来的,违规违纪了,还强词夺理,不愿承担责任,哪里像个男子汉?我们怎么能做这样的不知感恩的人?”春风拂过,走廊上两头倔牛,渐渐把高昂的头低垂下来,满脸愧疚,站得笔直真诚道歉:“朱妈妈,真的对不起,是我们辜负了您!”

接着她又轻言细语地说:“你们是聪明的孩子,不要忘了我们到学校来的初心。走读,必须上交手机,戒掉游戏,增强自控力。你们家远,冬天早起也是不容易,买个闹钟吧。大家是好朋友,要互相监督提醒,期末进步了,我可以叫爸妈支持你们去北京研学旅游。”

后来,朱凤霞又联系家长,共同配合,多表扬、多陪伴,叫小王爸爸周末放下工作,陪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了解他内心的需求;让小余周末多陪妈妈去医院化疗,增进母子情感。朱凤霞也鼓励孩子多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小余参加了科技活动和英语竞赛,王华喜欢上了篮球,周五放学让班长带领他们一起去打球赛,他们从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也慢慢从手机中走出来。她还利用语文兴趣课给他们放《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推荐《目送》《平凡的世界》等好书,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又用写日记的形式与他们交流,疏导心理问题,走出叛逆。

image.png

朱凤霞与学生谈心

诗意情怀,墨华书香

那是临近元旦的前一周,朱凤霞还没进教室,就听见学生集体诵读余光中的《乡愁》,读得愁苦而绵软。她心里纳闷:今天咋回事?开学教这诗时的朗读不这样啊?进门一看,语文科代表王菁(化名)正站讲台上,愁眉苦脸地告诉全班同学:初三年级因时间紧,在元旦文艺汇演中,要求只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班主任给大家选报了这首诗,而且只有四天的训练时间。平日爱诵读豪放诗的小曾立马站起来说:“这首诗读起来挺愁的,和元旦气氛不搭调啊!换一首吧!”“可是已经上报学校了,不能改!”“哎,初中最后一次上舞台展示,都不能酷酷地炫一下!”

朱凤霞却笑呵呵地逗乐:“同学们,酷炫的机会来啦!——把我们每天五分钟诵读经典的内容活用起来,想办法来个创新,独领风骚,绝对拿第一!”教室里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搞创意诵读。喜欢唐诗的小钟兴奋地说:“我们把初一到现在朗读过的关于‘乡愁’的古诗名句来个‘大串烧’好吗?”“这点子不错,还可以加入一些你们自己对乡愁的理解。”朱凤霞满意地点头并继续引导,她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朗读、理解、演绎诗情的能力提升。喜欢看新闻的小余高声叫道:“老师,这段时间香港在闹暴乱,我们渴望祖国安定团结,希望台湾也回归祖国怀抱,我们可借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呼唤祖国统一,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对!对!这样元旦氛围就不会低沉哀伤了。”全班欣然同意。当孩子们把印好的朗诵稿子交到朱凤霞手中时,她的确感到很欣慰,三年的诗意浸润让孩子们的生命春暖花开。

元旦汇演,她坐在台下幸福的欣赏“墨华班”43个孩子,别样演绎《乡愁》。当朗诵结束的时候,台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朱老师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孩子们用小孩子、青年、老者的口吻,一次次追问乡愁是什么,将对乡愁的理解一浪又一浪地推向高潮,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和对同学们美好的节日祝福,诗意情怀溢满莲华园。

image.png

朱凤霞在课堂上

抗疫情,上网课,迎中考

朱凤霞的课堂活动还注重语文情怀和思品渗透。为了设计一堂满意的课,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原本侧弯的背脊常常生痛,她捶捶腰,站起来走两圈儿又坚持回到桌前继续备课。2020年疫情期间,朱凤霞坚持认真有效地上好网课,教育学生积极配合国家抗“疫”工作。

朱凤霞用钉钉课堂复习中考古诗时,问学生:“你们能用古诗说说战争,谈谈爱国是什么吗?”学生纷纷抢答:爱国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爱国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爱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她抓住契机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年我们打好没有硝烟的战‘疫’,备好‘中考’也是爱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效的网课学习也是使命!疫情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便会取得抗疫的胜利。”

她还引导学生一起看新闻,中华网曾报道:日捐赠中国的抗疫物资上诗句刷屏。日本雪中送炭捐赠物上出现中国唯美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太暖人了!她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诗经•秦风•无衣》,学生跟着隔空齐诵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朱凤霞用一句“疫情危难时期,方见温暖人性!有了爱,再大的灾难也打不垮人心”更是激起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和爱国热情。

朱凤霞在备课

二十六个春去秋来,朱凤霞立于三尺讲台,困难面前不低头,名利面前不弯腰。她用文学浸润学生的诗意人生,用育花人之匠心搭建孩子的成长平台,以智慧培育朵朵盛开的莲花。(张涛 唐代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