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有个“合理”调解室 调解真的有一套
中国网6月8日讯 在重庆铜梁有这样一个调解室,以其调解室成员周和理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合理”调解室。在这个洁白墙上有着“法为上 礼为先 和为贵”九个大字的“神奇”调解室里,当事人从进入调解室之前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到离开调解室时的“微笑握手泯恩仇”,因为处理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得到了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老民警变“和事佬”,人民调解室建在基层派出所,“合理”调解室亮相不多时就成为了铜梁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的一张响亮名片。
2019年12月27日 ,在重庆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会议暨全市公安派出所工作会上,铜梁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荣获全市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作为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合理”调解室体现了铜梁区公安局全面确保矛盾纠纷“民转刑”案事件零发生的决心与魄力,体现了以民生为重的真心与毅力,立足基层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切实提高基层矛盾排查化解的能力和水平,把各类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和初始状态。
知民情 接地气
“合理”调解室里的家长里短
2019年11月10日,市民李大姐来到铜梁区东城派出所“合理”调解室,申请纠纷调解。原来李大姐的孙子陈某(6岁)与同班同学朱某(6岁)在学校玩耍时不小心摔倒致使陈某门牙断裂,由于当时未认真查看伤情,导致陈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目前陈某只能在18岁以后再种植门牙。
李大姐就此事多次要求朱某的家长赔偿损失,但朱某家长认为此事双方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不愿意赔偿,且不出面调解,李大姐为此非常着急。调查清楚后,“老中青”调解员积极行动、通力配合、各司其职:“老调解员”周和理说话稳重,专门对学校领导做工作,讲明学校对学生监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年轻调解员”则从小朋友的同学友谊等方面出发,对双方家长进行说服;曾有医院工作经历的女调解员立则负责联系权威医院,对当前种植牙价格进行全面了解,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双方家长及学校三方终于达成一致方案,李大姐充满愁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大姐事件的顺利解决,凸显了“合理”调解室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尤其是“老、中、青”多层次人员的配备。据悉,2019年4月15日,铜梁区东城派出所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精神,成立了“东城街道调解委员会驻东城派出所调解室”,由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且颇具威望的老民警周和理负责并因此命名为“合理”调解室。除老周外,另外招聘了7名司法调解员,其中有2名是在基层工作40多年的50后老干部退休人员,有2名是社会经历丰富的70后中年人士,还有2名是精力旺盛的90后青年小伙,再加上一名温柔细致的女调解员,这样“老、中、青”多层次人员配备,让“合理”调解室的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合理”调解室自成立起,便根据 “预测在前、预防在小、调解在早”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行“一周一研判”的工作机制。每个调解员均分配了联系的村社,调解员不只在办公室内等待调解工作,更要深入村社、深入群众,提前收集矛盾纠纷。在与社区网格员一起收集到矛盾纠纷时,首先就在现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和社区干部一起进行调解;若还是调解不成,调解员就会在每周例会上提出来,作为“合理”工作室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大家集思广益,进行分析研判,尽快将纠纷化解。
“合理”调解室的建立兼容了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双重性质,公安机关对属于治安调解范畴的案事件尽职履责,担当作为;对于不属于治安调解范围的,应双方当事人申请,依照自愿、平等、公正的原则启动人民调解程序,始终以民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合情、合理、合法介入。至今,东城派出所通过“合理”调解室调解各类纠纷800余起,调解成功率99%,有效提升了辖区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有利于消融戾气促进和谐,全面防止“民转刑”案件,真正凸显了屏障作用。
警调衔接 分类施策
全力筑牢治安底线
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和总要求,铜梁区公安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民生为重”的原则,把化解辖区社会矛盾纠纷作为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调解室为载体,及时、主动、积极、妥善地予以处置,使矛盾纠纷不激化、不扩大、不上交、不失控,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向深层次转化。
警调衔接,司法前移。从夯实源头出发,成立驻所调解室,组建专职调解队伍,提高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矛盾纠纷“民转刑”案事件零发生。联合铜梁区司法局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与公安机关行政调解进行衔接,从源头上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将经费纳入区财政常态预算。2019年至今,铜梁区设立了15个驻所调解室,实现了全覆盖。驻所调解室的建立,解放了派出所警力,使得调解工作具有专业化,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通过人民调解,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驻所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2277件,调解成功率99.8%。
健全机制,分类施策。针对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等重点矛盾纠纷,铜梁区公安局按照矛盾纠纷信息员的“建、管、用”要求,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三管齐下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广泛延伸工作触角。一是排查机制,每日收集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风险评估,每周组织研究、每月进行分析汇总;二是信息交换机制,遇到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铜梁区公安局指挥中心及时通报给辖区派出所和治安支队,派出所立即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辖区党委、政府;治安支队指导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接收派出所调处情况,将情况报送区委政法委以及区信访办,提请有关部门参与化解;三是交办督办机制,对于不能及时化解的矛盾纠纷,提请有关部门参与化解,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其次是分类施策,在日常工作中围绕可能引发“民转刑”的问题开展梳理、调研,将涉及的问题按照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情感纠纷、债务纠纷等分类,针对每一类纠纷,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指导建议,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
夯实阵营,压实责任。一是组建专班,深入、滚动梳理涉及“民转刑”案事件人员的基本情况,将高风险人员纳入教育、化解的重点,策动涉事的镇街采取分管领导负责制的形式组建涉事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落实专人开展调处、化解工作;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台账、进行清单式管理,持续关注化解进程,以记账销账的形式逐条梳理、化解。三是压实三级责任。各派出所按“一般、关注、重点”三个级别录入矛盾纠纷信息平台,社区民警负责一般类、分管副所长负责关注类、所长负责重点类矛盾纠纷化解,关注类、重点类矛盾纠纷由责任人实行动态跟踪掌握并积极引导进行司法调解或人民调解。对属于职责范围的,跟进调解,需在公安机关内部转递的,按照职责分工向主管部门进行转递;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且责任部门明确的矛盾纠纷,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转递;对责任归属复杂、矛盾纠纷重大的,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协同有关属事、属地部门做好调处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铜梁区公安局共排查矛盾纠纷674起,成功化解609起,继续调解42起,进入司法程序6起,移送其他部门17起;采取矛盾纠纷联排方式化解可能引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突出矛盾问题7起,实现了矛盾纠纷“民转刑”案事件零发生。(金刚 肖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