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小学开展区级课题课例研修
中国网6月9日讯 近日,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开展了一次课例研修活动,推动区级课题《卢作孚精神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的实践研究》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以极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观课、议课中。
课题负责人邓凤鸣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在二年级四班教室进行。课前老师认真进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采访指导:分发“我是小记者”采访单、引导学生选择采访对象、明确采访问题、学会在采访之前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课上,邓老师通过看图猜职业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并以卢作孚爷爷为榜样,让学生萌发愿望。接着邓老师利用理想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清楚长大后想做什么,关注学生倾听,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你问我答过程中真正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邓老师用卢作孚的话:“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勉励孩子们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成为各行各业的“园艺家”,将家乡北碚,将中国乃至世界都造成花园一样。邓老师以这样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不仅会说、会听,而且敢于提问,同时通过卢作孚先生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
课后,课题组成员在学校小会议室进行了激烈地讨论。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梳理了本次课例研修的成功,找出了不足,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不仅仅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更多的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卢作孚精神相融合方面做出了尝试,值得研究。选课既考虑了年段特点,又注意了语文要素之间的整合,为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姚春容副校长指出:本次课例研修推动了课题的深入开展,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对于如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将地域资源转化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她希望课题组的成员不断努力,朝着既定的方向深入研究,让课题结出丰硕的成果。
课后研讨
本次活动,集中群体的智慧,研磨出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案例,让课题研究更有方向性和指导性。课题组成员对如何将卢作孚精神与语文学科学习相整合、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推动了课题向纵深发展。老师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