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两江新区果园港新谱发展“三部曲”
编者按
6月18日,我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成立十周年。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特别是今年以来,先后赋予两江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做靓重庆“智慧之城”名片的战略任务。在两江新区成立十周年之际,重庆日报特别策划推出“两江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做靓重庆‘智慧之城’名片”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6月15日,果园港长江江面百舸争流。岸边,千吨货轮组成的船队,在这里装卸货物。码头上,高大的岸桥经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远程操控,吊装效率提升20%。
在业务办理大厅,货代经理不再为繁复的纸质单证苦恼,只需坐在大厅用手机登录果园港线上集装箱“无纸化平台”,就可办理完全部电子单证。
货要得急,走铁路;时间充裕,走水路。不同的运输通道,可以在果园港实现“自由组合”,通过“多式联运”,果园港货物可送达全球200多个国家的港口和口岸。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果园港,他看到这里港口设施齐备,初具规模,称“这里大有希望”,同时寄语果园港的建设者、管理者一定要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这些年来,两江新区的开拓者们时刻牢记,不但把果园港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还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港区内实现无缝衔接,新谱开放、智慧、绿色发展“三部曲”,加速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表示,果园港仅仅是新区内陆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两江新区因开放而立、因开放而兴。近年来,该区着力加强全方位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开放交响曲
铁水公多式联运“版图”愈加清晰
“多式联运”是果园港的招牌。
6月15日,一批康宁显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简称康宁公司)的玻璃基板在果园港集结完毕,将从这里发往各地。
“根据不同时期工厂对原材料时效要求,可以选择江海、铁海、陆海联运等多种方式。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兼顾了效率。”康宁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全年,公司相关线路物流成本会因此降低5%-10%。”
近年来,两江新区将重庆拓展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无缝接入果园港,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要支点,并逐渐成为“世界的中转站”——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太平洋,可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西,经兰渝铁路,通过中欧班列可达中亚、欧洲;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印度洋,可达东盟、南亚。
欧洲的汽车、奶粉乘着中欧班列抵达果园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东南亚的服装、皮鞋从陆海新通道运回重庆,再转运上海或者欧洲。一个港口,13条铁路专用线、高速路口进港,“铁、水、公”多式联运的“版图”愈加清晰。
国家也因此赋予果园港更为重要的开放任务:2019年9月,重庆凭借果园港的辐射带动能力,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这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为此,两江新区特别组建了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牛贤丹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物流枢纽2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已实现城规和土规的全覆盖,分东、西和拓展3个功能区域。东区核心是果园港,80%已建设完毕;西区主要包含鱼嘴铁路货运站、果园B保、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核心区等多个物流园区,正在快速建设中,已入驻17家企业。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果园港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节点。
“果园港与长江上游攀枝花、西昌、南充等多个城市签订了港口合作协议,当前正在构建和成都青白江铁路港两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合作联动,希望通过通道口岸互联、机制协同互补等共同提高内联外通水平。”牛贤丹说。
除此之外,果园港也在着力推动与寸滩港、泸州港、宜宾港之间的四港联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发挥成渝两地成熟开行中欧班列、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多条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的成功经验,加强协作互动,共同打造集运和分拨中心。目前,两江新区已和广安市达成初步意见,依托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综合优势在邻水县共建内陆“无水港”,辐射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智慧协奏曲
让港口只闻机器响不见操作人
果园港不但拉近西部地区与世界的空间距离,还充满智慧气息。
码头上的岸桥,像巨人的手臂,操控这个“大家伙”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在码头旁边的远程控制室,操作人员只需对着大屏幕,动动手指,就能对堆场内的12排岸桥进行远程控制。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做“世界的中转站”,近年来果园港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运行效率。
果园港目前正在使用的智能理货系统,识别率达96%以上。理货的同时即生成理货报告,通过系统线上迅速发送至海关。
重庆民生轮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施云忠称,这套系统使他们能随时掌握集装箱的情况,面对突发情况时可迅速做出反应,提高效率,减少损失。
疫情期间,果园港还上线了集装箱“无纸化平台”。该平台采用新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繁复的纸质单证被电子单证替代,系统整体实现单证电子化、道闸无人化,全程无需人工交接。同时,该系统还具备网上预约功能。只要登录该系统相对应的App,集卡车司机就可在手机上实现自助预约及码头作业引导。
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覆盖众多项目,让果园港的客户们深深受益。“以前我们要跑来拿提货单,再去码头办理手续,现在这些网上就能操作,对我们来说是极大便利,节省了很多时间。”施云忠说。
随着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和落地建设,两江新区聚力创新发展,做靓“智慧之城”新名片。果园港也把握机遇,一套基于“智能中转设备”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研发被提上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日程。
“只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网络共建共享,才能带动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牛贤丹介绍,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主要包括6大模块,分别为集疏运信息交换、云数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单一窗口、智慧型管控和资源统一配置、信息交互系统和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通过建设枢纽区多式联运智慧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衔接区域内水运、铁路、公路等信息,还可以加强与市内其他物流枢纽的数据对接,实现市内信息共享,构建灵活高效的多式联运机制。
“‘只闻机器响,不见操作人’是果园港要实现的目标。”牛贤丹表示,未来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将建设全自动“无人化”智慧场站和多式联运智能集疏运系统,机械设备将实现无人驾驶与操作,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存、收发全过程基本实现无人全自动作业,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口岸、智慧通关、智慧政务、智慧招商、智慧生活等业务模块,使其成为集聚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智慧物流枢纽。
绿色进行曲
生态与产业完美结合
现代物流业集聚、国际贸易繁忙……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然而,经济高速增长,也给环境保护带来极大挑战。
2018年,川渝共同签订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对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2019年,果园港率先完成了码头岸电改造,避免船舶在靠泊期间使用发电机,以减少燃油的使用,降低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
“我们不仅要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也要‘高颜值’。”两江投资集团副总裁、鱼复公司董事长唐峻说。
目前,鱼复园区已梳理出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配套的“5个大通道、4个大立交、1个大配套”等十大工程项目,助力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下一步,将依托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开放优势和鱼复园区的产业优势,打造开放、智慧、生态城市。
“产”——通过规划建设无人化、智慧化的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鱼嘴铁路集装箱场站和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设计新型的智能绿色集疏运系统,减少传统的公路集疏运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物流基础设施要集中集约发展,发展金融、商业商贸、总部基地等产业,构建陆海相连的国际贸易生态圈。
“城”——利用已建成鱼嘴镇住宅及公共设施,完善交通配套、休闲娱乐、餐饮、商业配套等设施;打造国际物流商务小镇、物流产学研用基地、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融入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景”——构建区域内的绿色慢行系统,以及多主题、多类型的绿地开敞空间,打造物流枢纽智慧公园,高品质修复长江沿岸生态,守护长江岸线“绿色走廊”。
“在倡导低碳环保的同时,我们将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着力点,把经济繁荣与生态保护、城市配套、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唐峻说。
发展与民生并驾齐驱,生态与产业完美结合。一场以绿色物流、绿色港口、绿色厂房、绿色交通为曲谱的“绿色进行曲”将在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奏响。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放通道在果园港贯通,“铁水公空”四种联运模式在果园港联通,“人财物数”四种要素在果园港汇聚。如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利好要素已经在川渝大地汇集,果园港将乘着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东风,向“世界中转站”的目标奋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