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重庆

全国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这样激发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0-06-17 09:33:19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大渡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6月15日清晨,位于大渡口区的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吨公司”)一派繁忙,一辆辆卡车有序驶入装卸站台,工人们将货物打包装车,运往我市各大商超、市场。万吨公司产品在西部地区冷冻食品交易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近年来,作为我市唯一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的大渡口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大存量上下功夫,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互联网+”智能化改造、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使辖区产业发展逐步由“重”变“轻”、由“轻”变“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企一策”优化营商环境

万吨公司的前身是重庆肉联厂,于2008年完成收购重组后正式成立。目前,该公司拥有总容量约12万吨的大型冷藏库群,是我市最大的一级冷冻食品交易市场。

“作为大渡口区老牌企业,我们之所以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关心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万吨公司总经理谢尚权表示。

大渡口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摸清辖区企业整体情况,精准施策,对区级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成立了由区级领导牵头的服务专班,整合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区商务委、建桥园区等部门资源,建立起政企沟通联系帮扶机制,定期召开专班调度会,及时解决企业的急难问题,全力保障企业建设运营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渡口区就针对万吨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服务专班”,指导和督促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帮助其解决用工、物流、资金等难题,助力其复工达产。

不走马观花,不隔靴搔痒。除了推行“一企一策”,建立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外,该区更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松绑。

“为缓解企业‘成本贵’‘负担重’的问题,我们着力降低企业税收、物流、金融、用能等方面成本,从而激发民营资本活力。”大渡口区发改委副主任吴涛称,截至目前,全区共落实70余项惠企政策,涉及资金17.86亿元;今年1—3月,大渡口区还针对疫情出台了税费优惠政策,为辖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350.8万元。

智能改造助推产业升级

“熔炉温度正常,可继续加入原料生产……”在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两名工人正对着中央控制室的电子显示屏,监控着玻璃纤维生产中最重要的池窑融化环节。控制室外是一条全新升级的智能生产线,十余台AGV智能物料小车代替人工作业,忙而有序地穿梭于密密麻麻的货架之间运输物料。小车停车精度为5毫米,能有效识别各类不同等级的物料,比人工操作更精准。

目前,重庆国际复合已建成数字化车间。在两年时间里,他们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智能制造迈进,用工人数减少了1/3,人均产能却提高1.2倍。

在大渡口,像重庆国际复合这样,通过智能改造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我们正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大渡口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整合了市区两级资源,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利润率。同时,建立智能制造评估体系,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制定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将评估结果与后续资金安排挂钩,使政策引导资金发挥好“撬棒”作用。

此外,大渡口区还多次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化座谈会、工业数字化制造分享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其制定传统工艺智能改造方案,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截至2019年,大渡口区依托市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带动企业实施智能改造项目45个,全区建成2家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5亿元,人均年产值达105.4万元。产业发展由“重”变“轻”、由“轻”变“好”,取得初步成效。

品牌建设擦亮金字招牌

在加快智能化进程的同时,大渡口还将品牌建设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大渡口区71家规上企业中,就有31家企业92个产品获得重庆名牌产品,其名牌产品占比量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是大渡口区的一家老牌企业,公司自1993年创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各型汽车齿轮和摩托车齿轮的研发与制造。近年来,秋田齿轮在大渡口区相关部门的帮助和牵线下,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发展为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目前,秋田齿轮各型汽车、摩托车齿轮的产销量均超过了1亿件/年,并与日本本田、意大利比亚乔、隆鑫宝马、比亚迪、长城等国内外多家汽车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秋田齿轮的成功升级与大渡口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品牌实力分不开。”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远征说,近年来,大渡口区围绕“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这一总体目标,将培育打造质量品牌作为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一方面,该区每年都会根据区内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品牌培育计划,由区领导带头,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跟踪抓的“三抓”工作模式,为企业搭建起零距离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该区着眼“市长质量管理奖”等含金量较高的质量奖项,在奖项申报上下功夫,以奖项申报倒逼质量提升,擦亮大渡口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目前,辖区已有多家企业获得"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名牌产品数量排名全市前列。“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存量变增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张远征说。

本报记者 左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