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金垭村:昔日穷山沟 今朝换新颜
中国网6月18日讯 6月14日一大早,星期天,邻水县城北镇金垭村,来自邻水县城的5辆私家车停在路边,一行人走下车来,沿着乡间小路漫步,他们是县城来金垭村游玩的旅客。“快看,这些‘小洋楼’真漂亮,门前有花园,屋后有菜地,住在这里真幸福。”“是呀是呀,这里简直就是辛福窝。”大家说笑着连连赞叹。
城里人大加赞赏的金垭村,在几年前可不一样。那时候,贫穷、偏僻、落后等词语,是这个村的标签。坐落于山沟深处的金垭村,抬头望见的是绵延的铜锣山,翻不过去的是穷日子,戴在头上的是穷帽子。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邻水县城北镇金垭村在做强产业、整治人居环境、重塑文明村风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见实效。
做强产业 打通致富之路
初夏时节,行走在金垭村,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条条硬化路将成片的蔬菜基地串连在一起。村民不仅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还谋划开农家乐、卖土特产进一步创收。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脸上笑开了花,致富底气更足了。
“做强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只有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才能走出脱贫致富路。”城北镇党委书记王波介绍,城北镇金垭村距主城区15公里,黑化路、便民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现有643户2076人。全村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1444亩,水田877亩,林地1882.5余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04人。
村民世代坚持“耕、善、勤、美”的良好风气,大力传承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几年前,该村只栽种了传统的蔬菜,产业发展单一。近年来,金垭村还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接地气的优势,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结合辖区土壤、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山地蔬菜、无花果、桃子、李子、柑子、中药材等多种优良品种,与康贝大药房、重庆永辉超市等商家订单种植;养殖肉牛、山羊、跑山鸡、兔子、牛蛙,与川渝两地餐饮业签订长期养殖销售合作;依托盛世农业、富硒大米等传统水稻种植,合作社指导、农业公司回购。给集体带来每年10万元左右的收入;210户贫困户直接参与每年获得2000元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获得800元的分红;带动150户贫困户创业,人均年收益6000元左右。
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乡村
走进金垭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条小河沿村而过,碧波荡漾;数十栋民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花簇中。放眼四望,乡间公路纵横交错、平坦干净,文化广场光影斑驳、洁净靓丽……
“道路更平坦了、河水更清澈了、环境更干净了……与前几年相比,金垭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沿着乡间小道散步的张大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近年来,党委政府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村越来越生态宜居,大家都愿意回农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来年,金垭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该村通过改造村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民宿、修湿地,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民宿100余间,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是不断提升,在金垭村可以看到,绿水青山间坐落的一栋栋农家小屋,精美别致,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田野里鲜花绽放,产业蓬勃发展,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上走走停停,优美的田园风光让他们感受乡村气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据了解,仅去年,该村就接待渝字头游客达10万余人次,集体经济增长20万余元。
脱贫,不仅要改变环境,更重要的是提升居民的文明度。金垭村在村子越变越美的同时,还把乡村文化、村风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主题活动、明确村规民约、文化演出进乡村等系列措施,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评比活动,培塑“以和为贵”、“以勤为贵”、“以美为贵”的新风气,以正向新风促成脱贫新貌。(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