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重庆

对标世行评价指标 寻找“重庆化路径”

发布时间: 2020-06-19 09:46:05 |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地的改革发展力度和经济发展活力。

开办企业,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办理建筑许可,减手续、减时间、减成本、提质量;低压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近年我市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为世界上大多数投资者所认可,成为评价一国(经济体)营商环境优劣的权威依据之一。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如何?还面临哪些难点、痛点和堵点?近日,市政协常委兵分五路,就此开展常委视察和专题协商,通过看变化、找问题、提建议,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

务实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

5月下旬,市政协常委杨亚丽随同市政协常委视察团,视察渝中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还上门走访、电话采访100余家企业。她惊喜地发现,如今市级各部门正以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工作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强力的改革创新手段,再造开办企业流程,推进实施重庆市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工作要求及相关配套举措。

“营商环境其实就是‘做生意简易程度’。”杨亚丽深有感触地说,重庆这些务实工作举措,有效提高了开办企业的便利性,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便企、利企、为民的良好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于2002年启动,主要对190个国家(经济体)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考察,并对适用于此类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法规进行衡量,于每年10月下旬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公布评价结果及排名。

目前,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评价主要由北京、上海两个样本城市数据组成。

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更多采自企业的数据,重视企业的获得感,其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政府采购、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11个指标。

对照世行评价体系,学习京沪经验,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11个指标专项工作小组,市级部门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各区县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截至目前,我市各专项小组召开20余次调度会,部门间召开70余次协调会,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出台了总体优化方案10个、配套政策措施93个。

市政协常委视察中感受到,对标11个指标,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一定成效——

开办企业方面,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全流程“一日办结”。

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开展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试点,合并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和不动产登记,减免人防异地建设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实现9个环节、34天办结。

获得电力方面,实现低压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办电时间平均不超过15天。

登记财产方面,实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

纳税方面,提供所有税费种类网上申报渠道,梳理发布195项“非接触式”网上办税清单,实现社保、住房公积金缴费“一表申报、一网通办”等。

跨境贸易方面,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50%以上,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100美元以上。

执行合同方面,加强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管理,推进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

办理破产方面,设立重庆破产法庭,提高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

政府采购方面,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信息库。

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并建立了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

部分指标痛点、难点明显

尽管重庆的营商环境取得了较大变化、总体向好,但我市营商环境仍然存在诸多痛点、难点、短板。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蒋又一更是直言,对标国际先进,我市营商环境改善还面临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大数据“瓶颈”待突破、区域间“不平衡”、宣传培训缺乏“吸引力”等方面的挑战。

以常委们视察“保护少数投资者”和“获得信贷”两个评价指标落地情况为例。

由于“保护少数投资者”指标主要衡量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涵盖了公司治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则,评估在信息披露、透明度、董事责任、股东权益等方面是否有明确规定保护公司的中小股东,因此该指标不仅关系到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也涉及公司的执行情况。

根据重庆市证监局对重庆辖区54家上市公司的调研发现,多数上市公司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情况能够与《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但在落实累计投票制度、治理层与管理层的任职分离制度、禁止子公司收购母公司股票制度、执行优先股制度等方面还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完善。

“获得信贷”这一指标比较特殊,不是指单一的办事程序,而是考核参评经济体是否存在比较健全统一的法律,与国家层面立法修法紧密相关。市政协常委、民宗委专职副主任谭净坦言,目前金融信贷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借贷双方通常都倾向于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对其不利信息。而受信息数据部门分割、行业自律不足、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偏弱等的影响,失信事件仍时有发生。

除了“保护少数投资者”和“获得信贷”两项指标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外,剩余9项指标也或多或少存在痛点和难点。

市政协常委们认为,对标国际先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制度和技术创新还需加强。我市相关改革举措更多集中在并联审批、网上办理等传统方式,先进技术、制度运用还不够,还未真正实现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全流程在线办理。

同时,政策落地落实也还有差距。线下服务窗口整合不够,部分区县行政服务中心未按要求建立综合服务窗口,有的窗口工作人员未吃透最新政策,对申报流程不熟悉,企业“来回跑”“多头跑”问题仍然存在。还有由于政策宣传推介不够精准,部分目标企业未能及时知晓新政策。

巧借“他山之石”以谋“渝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刀刃向内、激发内生动力的改革,更是以市场主体视角提升企业便利度、提升服务效能的改革。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专题协商时,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余季平认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同时民众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监管和服务要求。

“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精准对标世行标准,积极寻找‘重庆化路径’,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深度融合、有机衔接、一体推进、持续攻坚,形成改革乘数效应,不断为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创造良好环境,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余季平表示。

下一步,重庆如何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与市级相关部门单位专题协商中,市政协常委们认为,京沪等地今年陆续出台了营商环境3.0版改革措施,重庆可巧借“他山之石”以谋“渝商环境”。

具体而言,针对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市政协常委视察团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在法律层面,北京、上海已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律角度为各部门改革创新设定了依据,提升了其依法治理能力。而我市尚未制定相关条例,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存在一些畏手畏脚的现象。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建议,下一步,我市应积极推动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各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部门提供法律保障。

在技术方面,我市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目前尚未实现对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也不具备将办理事项同步推送至不同部门的功能,技术上还无法为真正的“同步受理”“并联审批”提供支撑,而上海的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相关功能。此外,我市也未形成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息库。为此,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建议深入推进电子信息系统提档升级,强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打破行业部门间数据割裂的现状,真正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信息交换与安全共享。

在合作方面,除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国家部委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沟通对接,深化各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外,市政协常委视察团还建议,更多地从市场主体角度出发,加强政企沟通,主动运作,跟踪服务。通过实地督察、随机访问等方式增强改革措施落地的实效和精准度,探索与市场主体间更有效的对话方式,加强良性沟通互动,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在效率方面,我市在“政府采购”“纳税”等指标上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建议,进一步简约办事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缩减办理时间。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与管理机制,减少同类信息重复审查的情况。加强线下综合窗口服务水平,强化服务队伍规范建设,使当前业务办理标准不统一、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得到彻底根治。

在成本方面,尽管我市开办企业所需成本已从1320元减少到250元,仅包含社保卡工本费,但这与北京、上海的0元还存在明显差距。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建议,争取取消社保卡工本费,尽快实现开办企业全环节“零成本”。就税费而言,2019年我市总税费率降至50%左右,相比2018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市政协常委视察团认为,总税费率短期内主动下调的空间有限,而纳税时间等指标评判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打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政策精准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应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