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科教文卫

重庆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 2020-06-24 16:39:0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国网6月24日讯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重庆市、各区县教育系统关工委《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能够“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近日,重庆市各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重庆市兼善中学开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张真益老师从“爱生活、爱劳动、爱自己“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播放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视频,环环相扣,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热爱劳动,怎样生活和怎么爱自己。同学自行组织,联系生活实际,上台表演出一幕又一幕真实而深刻的情景剧。邓芸怡老师和刘师宇老师同时在学术报告厅和录播室开展主题班会。刘师宇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劳动让生活更美好”。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劳动节的由来。接着与同学们分享我眼中的劳动者,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劳动者们,探讨他们为什么劳动、怎样劳动。邓芸怡老师在录播室与同学们分享了“劳动创造 美好生活”。首先与同学们观看视频,一同感受重庆的美好便捷的生活,以此引发“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的讨论。紧接着与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怎样劳动。最后围绕创新劳动、创造世界的发展趋势,鼓励同学们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兼善中学全体班主任以及青年教师旁听观摩了这次主题班会展示。唐亮副校长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班会课的教育意义,鼓励同学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去体验劳动,主动在学习生活中去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愉快的劳动中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也通过开展劳动实践、劳动演说、劳动征文、劳动主题班会课让广大学生学习劳动、感知劳动、喜爱劳动。

image.png

兼善中学主题班会

重庆市第六十四中学校德育处开展系列的“我爱我家”劳动进家庭活动,引导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栽花种草等日常家务劳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把做不同的家务劳动纳入学生的课后家庭作业。学校德育处通过校讯通、德育微信群家长钉钉群等途径,积极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班主任老师通过班会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推广,把家务劳动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服、炒简单的饭菜等等。通过劳动,学生亲身感受到家长的辛劳,培养了爱心、孝心,懂得了感恩,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鼓励下,逐渐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64中在劳动教育方面拿出了具体的措施,抓细抓小,真正让劳动教育根植于孩子心中,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

image.png

六十四中学生家务劳动

渝北第二实验中学近日举行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我向老师学一技”活动。学校准备好糯米、粽叶、绿豆、腊肉、线等材料,同学们踊跃参加,专注投入,向老师、食堂工作人员学习粽子的包法,享受着包粽子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在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学习,感悟传承,凝聚了力量,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

image.png

渝北第二实验中学学生学习包粽子

北碚区文星小学举行了《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的演讲、朗诵比赛。共有36名选手参与校级比赛。选手们紧扣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生活,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风貌。经公平公正的评选,陈昕怡获得了演讲特等奖,徐子晗获得了朗诵特等奖,吴梦楚、杨艳秋获得了演讲一等奖,方一竹、柏浩博、殷紫琉萱获得了朗诵一等奖,其余18名同学均获得了二等奖。文星小学德育处谢珊主任点评时肯定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image.png

北碚区文星小学劳动演讲比赛

沙坪坝区歌乐山小学校各班开展了“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课。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对前期学生们在家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了孩子们的劳动表现,指导孩子们制定自己的校园劳动计划表和评价表。后期,学生将根据劳动计划表完成自己的劳动计划,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树立责任担当。歌乐山小学校一直致力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停课不停学”的疫情期间,各班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居家劳动计划表和劳动评价表,每周对劳动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家长在家指导孩子完成劳动,并认真给出家长评价。相信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乐于心,美于行”的乐美学子。

image.png

歌乐山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课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