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幸福是“跑”出来的 重庆奉节高质量脱贫之路

发布时间: 2020-07-07 13:55:4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平安乡地处秦巴大山深处,位于奉节县西北角,幅员面积126.98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7016户21160人。这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极其滞后,是脱贫攻坚较为难啃的“硬骨头”,其中贫困村6个,建卡贫困人口730户2787人,贫困发生率达14.35%,贫困村占50%,贫困人口占2.42%,也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近年来,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该乡以“建设幸福平安、争做全市标杆”为目标,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到村到户到人为抓手,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乡镇高质量脱贫之路。全乡贫困群众更是积极迎合党的好政策,倍加珍惜,抢抓机遇,跟着努力向前跑。目前,全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48%,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领会政策“跟进跑”。


2018年前,家住射淌村一社的贫困户邓发均一家还住着土坯房,墙上千疮百孔,四周仅靠圆木支撑,大有摇摇欲坠之势;老邓的小女儿患癫痫病多年,为给她治病,老邓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万元,但其病情仍不见好转。是在家搞旧房改造还是外出务工挣钱为女儿治病?老两口意见始终不合,为此没少闹别扭。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在一次走访中得知该情况,当即主动“管起”了家务事。


“小女儿的病情的确棘手,但需要时间慢慢控制病情。我给你们介绍一位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叫丁春兰,她可以给你们治疗意见。”


“至于建房,我觉得是当务之急,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房子要是垮了,你们不还得建吗?现在有政策,D级危房补助可以拿到2.1万元,按你们4个人建80平方米来计算,平均每平方米可以少300元。”邹远珍继续耐心解释道。


夫妻俩听后茅塞顿开,连声感激,并表示要尽快着手旧房改造。数月之后,当邹远珍再次去邓发均家回访,发现土疙瘩房子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的砖混结构房屋。

image.png


副县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院坝会宣讲扶贫政策


“邹书记,多亏听了你的建议,现在房子即将完工,小女的病经丁医生诊断,开了些药,情况比原来稳定了一些,而且我们家4个人现在也享受到了低保政策,每个月有1050元的补助。”妻子胡少翠表示,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跟着往前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安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持乡村干部共赴一线、机关只留一人,扎实开展“四访四议”,深入开展“诗承千年、德润万家”“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文明好村民”等活动。同时组建多功能综合服务宣传队,以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深入乡村讲政策,走进农户做工作,踏入田坎查实情,形成了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的攻坚态势;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贫困群众知晓政策、领会政策“跟进跑”的良好互动局面。


抢抓机遇“加速跑”。


天台村贫困户赵明辉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47岁那年他却在家中实现了致富梦想。 2009年,原本在广东打工收入可观的赵明辉,因为妻子忽然患病、两个孩子无人照料,无奈选择回到家乡。妻子的治疗费用、孩子们的学费,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2012年,赵明辉成了建卡贫困户。


为帮助赵明辉早日脱贫,2013年,在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下,他在农行申请到5万元惠农扶贫贷款,搞起了蔬菜种植和土鸡养殖。由于他勤劳奋进,产业发展顺风顺水,红红火火。如今,他家年收入也能达到10万以上,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平安乡,和赵明辉一样,乘借扶贫东风,抢抓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系列发展机遇,成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文昌村创业“牛人”喻德兵,桃树村“农民诗人”甘立敏,天台村致富达人陈金明,“山顶洞人”朱学兵......


脱贫攻坚对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平安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关怀下,积极对接相关对口帮扶单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围绕精准扶贫,多次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经验,广泛发动群众科学谋划整合资源,抢抓发展机遇,把产业做大做强, 以此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助力脱贫增收,促农创收。


咬牙坚持“奋力跑”。


7年前,和平村三组的贫困户文廷生的大儿子因车祸去世,随之不久儿媳抛下两个孩子也不辞而别,老伴还伴有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胃炎、冠心病等一大堆慢性病,这些变化无疑让老两口背上了沉甸甸的负担。为帮助他家顺利度过眼前难关,扶贫干部多次上门送关心、送温暖,并为两个孙子落实了每个月1200元的孤儿抚恤金。但“倔强”的老两口并未坐享其成,硬是在产业大户的带动下,种植了一亩多辣椒,喂了几头猪,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image.png


平安乡群众幸福劳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需要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平安乡的广大群众对此早已心领神会。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再好的时代,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干部,如果离开了自己勤劳的双手,都不能触及美好的未来,脱贫路上必须摈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早已成为平安乡人民的共识。如今,平安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扶贫干部锐意进取,广大群众感恩奋进,全力攻克了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乡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幸福平安的目标基本实现。(田钧文 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