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以党建为引领 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

发布时间:2020-07-08 16:01: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姚宇琛
分享到:
20K

东川区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也是昆明市唯一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是集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区、老工业地区为一体的贫困综合体,具有贫困人口多、贫困覆盖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特点。近年来,东川区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全区之力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2019年底,实现8个贫困乡镇(街道)1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8731户1042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科学谋篇布局,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东川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强化指挥体系、督导落实、问题整改,有序动员部署、科学谋篇布局,号召全区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一是强化指挥体系。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区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脱贫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靠前指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线抓好工作落实,有序排兵布阵、强化上下联动,构建区、镇、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逐级形成党组织牵头引领、联动推进的扶贫工作态势。制定东川区脱贫攻坚线路图和8个乡镇(街道)、146个贫困村作战图,清晰展现到户到人情况,聚焦长效巩固措施,用细致严谨的工作方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全区“没有与扶贫工作无关的干部”、“没有与扶贫工作无关的人”,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形成区委牵头抓总、单位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将脱贫攻坚作为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鲜明导向,对成绩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对脱贫攻坚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肃追责。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各级各部门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互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动员全区力量,由区委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成立重点问题整改组、数据问题整改组、住房保障整改组等10个专项整改小组,对脱贫攻坚自查问题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到位,确保圆满通过国家普查。

强化基层基础,挺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心骨”

东川区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枢核心,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点,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心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坚强组织保障。一是提高组织覆盖。以完善组织体系为重点,健全完善“大党建”工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不断扩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聚焦提升脱贫攻坚组织“引领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的组织建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党员种植户等实体上,把党建工作镶嵌到实体中,与群众形成紧密联系,让群众在实体发展中富起来,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整合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资金资源,争取各级党费和财政配套资金,在脱贫攻坚期间,先后投入1.52亿元新扩建69个村级活动场所和506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在全区行政村(社区)建立“一站式”为民服务站,配套设立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妇女儿童之家、多功能活动室等服务设施,以“新时代讲习所”、“万名党员进党校”为载体,将村组活动场所打造成凝聚人心、助力脱贫、服务发展的“红色阵地”。三是提升制度规范。分类指导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整顿提升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计划年内完成194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用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营造脱贫攻坚良好环境,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团结起来,将思想认识凝聚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线上来。四是创建先锋委员会。探索组建村、组两级乡村振兴先锋委员会,统筹包村干部、村组干部、乡贤人才、后备力量、亲情小分队等,集中优势兵力,在全区146个行政村(村改居社区)和1246个村(居)民小组创建成立两级乡村振兴先锋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智囊和参谋作用,以“先锋”开路,凝聚力量,助力脱贫,振兴家乡。

打造先锋铁军,当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排头兵”

东川区坚持党员带头,发挥引领作用,注重脱贫攻坚战中“人”的关键,进一步强化脱贫一线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创先进、争优秀、当先锋,当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排头兵”,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实施书记“领航”工程。区委书记带头示范,亲自抓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带头联系指导农村基层党建,重点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个组织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任务,以“共性项目+特色项目”的方式,确定书记抓基层党建7个共性项目2个特色项目,逐个成立项目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要求、时间安排,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有效推动落实脱贫任务、领导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把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优秀党员推选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着力解决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把脱贫攻坚与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有机结合,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开展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着力推动农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实现“一肩挑”。由区委常委领导带队,集中开展一轮村级“大调研”工作,全覆盖调研摸底全区各村(社区)基层党建、干部队伍、集体经济等情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为村(社区)“两委”换届早谋划、早部署,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三是加强驻村工作队伍。按照“派人精准、帮扶精准”要求,以精准帮扶带动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排兵布阵。着力发挥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作用,选派包村科级领导153人,实行包村科级领导全脱产驻村,牵头统筹驻村力量,全力开展本村脱贫攻坚工作。区级各单位(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全区共派出驻村工作队员387人,先锋队员229人,有效强化村组工作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工作重心,把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钥匙”

东川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聚焦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做到“靶心不散”、“响鼓重锤”,抓住脱贫“金钥匙”,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脱贫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一是易地搬迁“挪穷窝”。针对“一方水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困境,东川区一次性决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740户32771人。通过加强扶贫搬迁点的组织建设、项目硬件、帮扶服务等举措,不断推进后续发展,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融入”。按照“集中安置点党工委—社区(小区)党委—楼栋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组织体系,完善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机制,成立1个移民新区党工委,下设3个社区党委、27个楼栋党支部、119个楼层党小组,把支部建在楼栋上,确保搬迁有组织引领。有效落实“党建引领、社区吹哨、站所报到”制度,协调新区管委会站所、区属部门站所,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基层面对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建安置点为民服务中心,开设“五星超市”6家,为搬迁群众就业、社保、就医、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抓好“一对一”结对服务,构建“干部+党员+居民代表+群众”结对联系服务格局,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产业扶贫“拔穷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逐步摆脱以往高度依赖土地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协调申报2020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每个村20万元、每个贫困户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扎实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号召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区所有贫困户按每户3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与126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3年以上的利益联结分成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组织开展2020年助推消费扶贫行动,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农畜牧产品销售渠道,实时动态更新产品信息,依托市级机关、驻昆明“流动党支部”等渠道进行“靶向营销”,对接有购买意向的省、市单位10家,意向采购72万元,消费扶贫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务工就业“换穷业”。在就业扶贫上创新举措、真抓真干,率先启动实施就业扶贫“六项行动”、出台了“1+6+N”就业扶贫政策,即制定1个就业扶贫工作总方案,着力实施春风行动、城乡居民基础信息统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就业技能提升、劳务协作和服务保障“6大行动”子方案,完善13个就业扶贫配套政策,形成了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政策支撑体系。采取“服务窗口+劳务公司+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模式,依托流动党员党支部、互助小组等载体,搭建好就业创业、服务联络、外地帮扶等“三个平台”,目前,已建立5个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3个流动党支部、1个驻昆就业扶贫基地、35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同时,建立用工信息与培训工作衔接机制,创新培训方式,以工代训、定岗培训、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区12.5万农村劳动力中,已实现就业10万余人,东川就业扶贫荣获全国“优秀项目奖”,探索出一条东川特色的就业扶贫新路子。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