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重庆璧山:构建“1+3+N”科创体系 先行先试引“智”未来

发布时间: 2020-07-15 14:04:03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产城融合 摄/陈亮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引领新时代重庆发展的战略举措。”这是6月16日重庆市领导开展调研时对西部(重庆)科学城描绘的发展蓝图。

地处重庆“西扩”第一站,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核四片”中“一片”的璧山,一座科创新城也正在加速——同日,璧山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作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决定,并提出要充分发挥“迎客厅”的创新功能,着力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思路、新路径甫一诞生,就寄托了璧山未来发展的诸多希冀。

这座科创元素高度集聚的先行之城也捷报频传——6月18日,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相继动工开建;6月19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数字经济、智能终端、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多个产业的2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77亿元;6月23日,市科技局与璧山区召开2020年科技工作会商会议,双方就共同推动璧山区创新发展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达成共识,成为全市首个签订的会商议题;还有比亚迪首款“刀片电池”量产、全球“云巴”线首发……

如今走进璧山,最震撼的不只是高速增长的经济总量,更有在创新路上的高瞻远瞩和提早布局。这里创新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并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形成推进创新驱动的强大合力。

image.png

璧山国家高新区内厂房林立 摄/曾清龙

绘蓝图——三张新图勾画科创中心未来

4月20日,市规划委员会和市城市提升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上审议了《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明确了新时期下重庆建设科学城的规划范围,璧山就是其中之一。

“要充分发挥‘迎客厅’的创新功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面对新机遇,璧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立足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已绘就“设计图”、搭建“架构图”、编制了“施工图”。

“设计图”——谋划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由北向南依托黛山大道作为发展主轴,辐射串联璧城、璧泉、青杠、来凤、丁家等镇街,形成“一廊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具体而言,“一廊”即依托黛山大道形成科创走廊;“四组团”即科技创新小镇组团、璧泉组团、青杠—来凤组团、丁家组团。

“架构图”——构建“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3类科技创新平台”+“若干企业自主创新”的“1+3+N”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原创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目前所有重点任务和项目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施工图”——规划建设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布局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高校科研区、企业科创区、商业活动配套区、智慧生活配套区等物理空间;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探索建立大数据交易市场,发展数字文创、信息安全、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的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作为大学城功能拓展区域(大学城西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目前均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总面积30万平方米的大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首期10万平方米即将建成投用。

image.png

云巴

展新姿——三大平台强筋壮骨技术转化

蓝图绘就,创新元素聚集,怎么让成果得到有效转换?

“通过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倾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璧山的选择。

“聚焦、突破、搞活,三大平台在建设之初就各有侧重,避免了同质化。”据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其中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筛选、培育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优、生命周期长的项目为切入口,靶向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通道;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专注于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掌握产业核心专利、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和行业话语权;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则专注于靶向推动原始创新并产业化,定点孵化高校所有的原创科研成果,开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直通车”。

各有所长,实现各有所成。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从去年签订合作协议,到如今高速进入设计装修阶段,再到30个教授团队即将入驻,展现的是璧山速度。

如果说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是高楼平地起,那么过去两年就开始启动建设,位于璧山创业大厦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更像是凤凰涅槃、厚积薄发。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对接洽谈无线电能传输、ANG吸附材料等75个项目,与20余所国内外高校、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功孵化出平创半导体、华创智能科技、峰极智能科技、创新燃料电池等6家科技型企业,取得6000万元订单,6个项目正在注册新企业。

image.png

重庆热谷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人组装机械手臂 摄/曾清龙

谋突破——多重保障推出企业创新精彩

如果说“三大平台”是科技创新主平台,那么驱动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就是璧山构建高精尖科创结构的主战场。在璧山的现实要求下,这里正进行着产业升级的攻坚战。

“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找定位,在全市‘一区两群’发展中找位置,在科技竞争领先一步中找先机,在与全区三大平台互动中找呼应,多维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及时创新。”这是璧山的考量。

科创投入高,融资难怎么办?璧山通过搭建一批中试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的帮扶由单纯的政府财政支持转为通过基金引导,采用"资金变基金""间接补""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同时,通过发挥资金放大效应,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服务“高精尖”产业资金链,组建了总规模3000万元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3亿元的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今年上半年,璧山共计兑现研发机构、高企高品等奖补资金2374万元,兑现科技孵化基地补助840万元,189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24亿元。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实现18.3亿元。

image.png

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研发中心忙碌 摄/曾清龙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在吸引高新人才方面,璧山从不吝惜。该区每年投入上亿元,由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补助、体检费、现金奖励等,对高级人才的资助金额,最高可达200万元。同时建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分级分类发放人才绿卡,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种种措施让这里创新创业环境为之一新,企业创新显露精彩:新增科技型企业140家,累计达到629家,组织推荐90家企业申报2020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今年上半年认定区级研发机构6个,累计达到172个;2家企业的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康佳和青山的项目入围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

image.png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什么是“1+3+N”科创体系?

“1”即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借助重庆大学城创新资源,以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创新生态社区为载体,构建文化生态、人才生态、研发生态、产业生态、金融生态5个生态,创建科技创新联盟,推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形成引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引领人才集聚的创新生态。

image.png

龙润转向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人设备 摄/曾清龙

“3”即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好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实现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大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建设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用智能化为产业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采取“后补助”等资助方式扶持创新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实现企业创新出彩。(赵童 王琳琳 龙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