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大厨?直播播主?这三个身份重叠在一起,会引起一番什么样的“神”操作?想不出来?猜不到?8月13日,来自16个社区的居民朋友参加的甘家口市民活动中心“甘美好生活 蒸出好味道”第七届和谐杯厨艺大赛,邀请您来现场感受一下,看看“后”疫情时期市民活动的别样精彩。
在参赛的30位居民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12岁。为保证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水准,主办方特邀了三位著名的烹饪大师担任专家评委:人社部指定职业技术中餐首席评委伍德权、国宴资深名厨孙永和、曾在人民大会堂餐厅处担任烹饪技术副总监的厨师长王万德。同时,为了让比赛更接地气、赢得大众的喜欢,活动还邀请了20余位社区居民担任大众评委。
从食材到比赛形式
每个细节都保证安全
和谐杯厨艺大赛是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的传统特色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开展了7个年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安全是线下活动最最最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以安全和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办方从比赛形式、环节设置到食材来源都做了精心准备。
本次厨艺大赛共有参赛选手30名,来自甘家口街道的16个社区。强大的参赛阵容,如何做到人人安全?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保证安全距离,比赛设置了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查验过健康码的16组参赛选手,分不同时段按照抽签顺序进入各分赛场,每次最多2组4位选手在同一会场展开角逐,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员集中。
此次比赛所用的食材全部由超市发甘家口店提供,保证了食品来源的安全性。保证安全距离、制作过程全程戴口罩、评委品评采取分餐制……整场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性。
手机支架和补光灯成标配
比赛现场直播“神”操作
本次厨艺大赛设置了四种菜品的比拼,分别是猪肉大葱包子、豆包、蒸排骨、蒸茄子,以全新的电蒸方式进行。主办方希望用简简单单的食材、健康的烹调方式,将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给居民们。
在每个比赛场地的两个操作台前,手机支架竖起来,补光灯打起来,大屏幕亮起来,不同场地的选手、观众和评委在直播中共同体验“厨神争霸”的紧张气氛。比赛正式开始,四个分赛场里,选手们配合默契,频频亮出拿手绝活儿!你蒸一个豆豉排骨,我来一个粉蒸排骨,你捏一笼熊猫苹果豆包,我来若干树叶状肉包……身处主会场的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则通过大屏幕,全程观看四个分赛场的实况直播。食材处理、操作手法、制作过程……每个环节和细节都一览无余。紧张的制作间隙,选手还能通过大屏幕介绍各自的菜品特点,甚至分享自己得意的制作秘籍。
一场云端厨艺大赛,参赛居民变身美食播主。看似遥远、隔空但却实现了最贴近的互动。播主们还“带货”哦!只不过,他们带的是美食制作秘籍,健康饮食观念,还有许许多多的欢乐。
厨艺大赛现场
垃圾分类成为加分项
在社区目前的垃圾分类中,最考验居民生活智慧的是厨余垃圾的处理。厨艺大赛现场,对参赛选手的厨余垃圾分类操作也提出了考验。虽说是厨艺比赛,但比赛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不能一股脑全扔进厨余垃圾桶。蔬菜的下脚料扔进厨余垃圾桶,大骨头可得扔进其他垃圾……在主会场和每个分赛场,主办方特意提前准备好了分类垃圾桶,方便选手们操作。这道附加题,不仅是考验大家的垃圾分类水平,更是市民中心巧妙地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理念的创新形式。
经过选手们激烈的比拼,在规定时间内,菜品制作完成。工作人员进行分餐后,将菜肴送到主赛场的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审面前。经过品尝、打分、成绩核算……最终评选出甘美味道奖、创意生活奖、最佳人气奖和最佳团队奖四个奖项。其中,来自建设部社区的任为民、李冰洁获得甘美味道奖;来自航天社区的钱京萍获得创意生活奖;来自新街社区和西三环社区的吴春彤、丛艳、吴景海、关丽芬获得最佳人气奖;白堆子社区、阜南社区、新街社区、机械院社区获得最佳团队奖。
“最近,疫情形势向好,社区居民对于线下活动的期待更加迫切!”谈到这次别开生面的云端厨艺大赛,甘家口市民活动中心主任赵少芬说。她继续介绍说,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组织的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一直以来广受居民好评,疫情之前,这里每周都开设包括舞蹈、声乐、书画、手工编织、精油健康等丰富的课程。“持续了半年多的疫情,让深受居民喜爱的精彩课程不得不摁下暂停键。今天,我们谨慎地探索重启新方式,在充分保证大家安全、注重每一个健康细节的前提下,尽力满足居民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