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黔江区脱贫摘帽3年后——从脱贫攻坚主战场转向乡村振兴示范地

发布时间: 2020-08-31 13:47:4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水产+羊肚菌”立体农业园区。(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黔江区,于2017年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后,一直持续发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到2019年底,该区已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全区6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13%降至0.05%。

如今,黔江区正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向乡村振兴示范地转变。

智志双扶

“黔江精神”再放光芒

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介绍,黔江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早在“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就创造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役中,该区坚持智志双扶,通过“三个故事”立志、建“三支队伍”增智、用“三个联结”扶技,扶出脱贫内生源动力,使“黔江精神”再次放射出时代光芒。

近年来,黔江区通过“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创业故事”宣讲活动,用能够突出“黔江精神”的身边人、身边事,引导4万多贫困人口不等不靠、自我发展;建立了干部遍访、教师家访、医生随访的“三访”制度,通过技能扶贫、就业扶贫、利益捆绑,为贫困群众送去就业技能和工作岗位。

扶智又扶志,在“黔江精神”的鼓舞下,该区涌现出了“背包书记”田杰、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王贞六等一批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弘扬“黔江精神”的先进典型。

依托资源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黔江区区长徐江介绍,黔江区抓住山地特色农业这个增收致富的支撑点,以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为突破口,发展“烟+菜”“林+菜”“稻+鳅”“桑+菌”等立体农业。2019年该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5元,较2014年增长64.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12873元,比2014年增长72.56%。

同时,黔江区建立“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机制,以打造旅游景区方阵为抓手,建成8个4A级景区,连续3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0%以上增长,带动10万余老百姓吃上“旅游饭”。

黔江区还投资1.5亿元建成全市规模最大、唯一在城郊工业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来自该区29个镇街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户413户1531人已搬迁入住,过上了帮扶有对子、居住有房子、就业有位子、生产有棚子、种菜有园子的美好生活。

巩固成果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余长明介绍,如今黔江区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正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生猪、蚕桑、烤烟、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一批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余长明表示,黔江区将把这六大产业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融入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打造200亿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黔江区将做好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的谋划,推进乡村资源高效优化配置。该区将出台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支持政策,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此外,该区还将首先把市级深度贫困镇金溪镇建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示范镇,把冯家寨子社区建成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通过点面结合、梯次推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一体化。(龙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