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八面来风

四川邻水:摘帽不懈怠,铆劲奔小康

发布时间: 2020-09-25 14:38:4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中国网9月25日讯 初秋时节,四川邻水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片片耀眼迷人的蜜柚产业散发着扑鼻香气,田间劳作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幅民富村美、让人流连忘返的农村新画卷背后,是四川邻水紧盯脱贫攻坚、蓄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邻水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50户78304人、贫困村152个,贫困发生率9.13%。近年来,邻水县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尽锐出战、克难攻坚,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全域脱贫。

摘帽不懈怠,铆劲奔小康。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邻水县对标“人人收入要达标、户户硬件要到位、村村面貌要井然、镇镇资料要齐全、项项问题要清零、个个项目要规范、处处干部要专业”要求,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巩固成果“持久战”、相对贫困“破局战”、总结宣传“阵地战”“四大战役”,实施稳就业、扶产业、拓销售、优环境“四大行动”,奋力书写着一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

产业照亮小康路

发展击碎贫困枷锁,产业破除贫困坚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邻水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念好“致富经”,唱响“脱贫歌”,共圆“小康梦”。

image.png

近日,在位于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的黄金柚种植基地里,层层叠叠的蜜柚树已大部分挂果,浑圆饱满的果实垂挂在枝头。

“930多亩黄金柚即将进入丰产期,按目前的挂果量估计,今年黄金柚产量可达15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据观音桥镇党委书记黄全介绍,该基地日常用工37人,农忙时节用工量需75人,从而助力当地群众人均年务工增收2500元以上,为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大安寨村一样,柑子镇的贫困群众也在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尝到了甜头。这里重点发展葡萄、李子两大支柱产业,做足“花果”文章,并依托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至2019年底,实现全镇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量60万人次,其中观光农业接待游客量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万元,让当地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美丽产业”催生的“美丽经济”,正一步步让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近年来,邻水县通过着力产业增收“造血”,积极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托管”“土地银行”“股权量化分红”等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累计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2万亩,实施到村特色种养项目655个、到户产业项目4.36万个,做到“户有增收产业”,助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降低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摸排受疫情影响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需求,邻水为5033户贫困户、88户边缘户安排到户“短平快”种养殖产业项目;统筹整合财政资金2700万元,实施全县128个贫困村162个产业项目管护和补植补栽,实现了扶贫产业开枝散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智志双扶聚民心

image.png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发家致富更需志气。邻水县持续聚焦志智双扶,不断激活贫困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自强精神,唱响一曲曲自主脱贫的华彩乐章。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邻水县丰禾镇林果村的贫困村民刘凤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自主自强,靠着种植10亩脆红李,年收入超过7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极不便的吕剑平,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零开始学习苗木花卉培育技术,跟上村里产业发展的步伐,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和贷款发展起了花卉、中药材种植,注册邻水县丰景苗木培养场,发展苗木培养基地10亩,种植脱骨李5亩、中药材黄精20余亩,2016年实现脱贫,2018年家庭收入9万余元,并带动周边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中药材黄精种植150余亩、脱骨李35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5万余元。

扶贫必扶志!邻水县委县政府深知,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要实现良性可持续脱贫,必须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对此,邻水县摸需求、建台账,通过“春风行动”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6880人,就地就近就业6019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204个,并着力扩大就业“补血”,建立企业和贫困户“菜单式+订单式”双向选择机制,累计开展贫困群众就业培训近17万人次,累计上岗公益性岗位8639人次,转移贫困家庭就业5.4万人次,逐一落实帮扶举措,做到“人有一技之长”。

电商扶贫助脱贫提速

电商扶贫,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市场。近年来,邻水大力推进电商扶贫,促进百姓增收。特别是今年,为全力降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建立“超市+基地”“食堂+基地”等方式开展以购代扶活动,探索推进“电商+直播”销售模式,搭建平台鼓励引导更多农户、商家开拓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全面提升扶贫农产品网络销售量。

“河堰冰雪梨不仅入口化渣,水分足,通过有机种植还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各位网友只要在直播间打出‘我爱邻水’四个字,我们还包邮!”今年7月,在邻水县举办的首届网销节上,该县副县长李晓东化身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产品代言人,在直播间里“吆喝卖货”。

在这场直播带货中,邻水县顾家家居收获满满。该公司负责人朱朝铭高兴地说,“副县长现场助力,网友热情高涨,通过三天直播,我们27户企业现场接到订单5220单,交易金额达到4000万元。” 

通过多种线上渠道,邻水农产品得到推广,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也进一步拓宽。截至目前,该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突破1300万元。用好28家、43个“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开展“四川扶贫”好产品年货大集活动,组织企业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30余场次,带动、促成交易2000余万元。

人居环境整治为百姓幸福“加码”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随意扔,村里臭熏天。”这是人们记忆中农村的写照。然而,如今,行走在邻水广袤乡村,黑化路、水泥路通村达户,阡陌纵横,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屋前屋后种满鲜花,一幅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美景图。

image.png

这巨大变化的背后,是邻水示范连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广厕污共治“三类七种”模式的有力身影。脱贫攻坚以来,今年,邻水县统筹安排1148个到户生活条件提升项目和261个到村脱贫攻坚提升改善项目,推动村容村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现村村面貌井然,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现在路宽了,房子也修好了,生活越来越幸福。”金鼓村村民贝齐斌很满意现在居住的房屋,谈及如今的新生活,他在言谈举止间,透露着喜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欠账大,是一场硬仗、苦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日常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知识,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村通、网络、纳入村规民约等方式,提高农户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并紧紧围绕五大行动,对标对表,按既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持续发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过程监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除了改善人居环境,邻水县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将项目、资金集中向贫困村倾斜,瞄准住房、安全饮水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实现户户硬件到位。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累计新修建和改扩建通乡通村公路2000余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39户10092人、C级、D级危房改造9064户、安全饮水项目101个,解决群众出行、住房、饮水难题。

不忘初心,驰而不息。全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让邻州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邻水县委、县政府的使命。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邻水县广大干部群众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奔跑不息、奋斗不止,新时代的遒劲大笔,正在这里书写着一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