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习总书记关怀,昆明最美扶贫姐妹花创业记

发布时间:2020-09-28 16:58:51  |  来源:掌上春城  |  作者:  |  责任编辑:姚宇琛
分享到:
20K
Loading...

2020年1月20日,春城年味渐浓。这天下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了解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年货市场供应及国内外商品展销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博览会的年货街上,有一个名叫“农果云”的展位格外惹眼。从东川来的云丽、云琼头一回参加春博会,她们售卖的面条、洋芋、核桃、花生、红糖等土特产引得人们频频驻足。

“销量还好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农果云”前,亲切地问到。看到总书记,云丽、云琼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这对彝族姐妹的创业扶贫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最美扶贫代言人 从代售滞销农特产创业起步

金秋时节,位于昆明市珥季路中段的“农果云”扶贫产销体验店门口,姐姐云琼身穿喜庆的民族服饰,手上提了一盒七彩土豆片,正忙着用手机拍摄视频发给省外的订货商。

“我妹妹就在店里,你们先进去,我拍完就来。”见到记者,笑容甜美的云琼边打招呼,边指了指在店里盘点货品的云丽。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珥季路的农果云扶贫产销体验店

云琼正在拍摄短视频,为客户推荐“七彩土豆片”

“农果云”的店面并不大,空间利用得很充分。错落有致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种农特产品,东川大洋芋、芦笋面、七彩野地花生、黑花生、手工红糖、核桃、无花果干、绿壳鸡蛋、土蜂蜜、黑松露、油鸡枞、羊肚菌、彝家小锅酒等总总林林,丰富多样。

店里挂了一张十分显眼的特产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东川区两个街道、7个乡镇的所有农特产品。

店里摆满了各种农特产品

“现在销售的大概有270多种,昨晚才从村里回来,新收购了一批干腌菜,这两天赶着发往烟台和威海,这种云南特产在山东那边可受欢迎了。”就像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云丽十分欣喜。

齐肩短发,白T恤蓝牛仔,清瘦黝黑的脸上有明显的日晒斑。穿梭在稍显拥挤的货架间,云丽还未来得及拭去身上的泥尘。和姐姐比起来,她的笑容腼腆了许多。

出生在昆明市东川区的云丽,三十出头时从企业辞去工作,选择自主创业。凭着聪慧和一股子韧劲,闯出了一条电商扶贫路。在助力东川、寻甸、禄劝三个昆明贫困县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带动570多家合作社的农特产品销售,覆盖建档立卡户1.5万户,被人们称为最美扶贫代言人。

云琼(左)、云丽(右)姐妹

第一笔买卖有些偶然。云丽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得知,东川拖布卡镇格勒村的枇杷丰收了,品质也非常好,但山高路远,销售无门,农民们只得心疼地望着大量的枇杷果烂在树下。

云丽决定试一试。实地了解一番后,她鼓起勇气提出帮大家卖枇杷。让人惊喜的是,这一试竟通过线上销售卖出13吨枇杷。不仅化解了村里的困局,也补救了种植户的损失。

从那以后,云丽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一年到头行走在去往农民家收购土特产的路上。穿不了漂亮衣裳,用不着化妆品,被风吹干了脸,被太阳晒黑了皮肤。

“也没有什么,反正慢慢就习惯了。”云丽说着,露出真诚而朴实的笑容。

云丽在贫困山区收购农产品

都说好货藏在深山中,走过的偏远山村越多,云丽就越感受到,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观念上还很保守。贫困群众宁愿让农产品堆积在家里坏掉,也不敢相信上门代销的人能把它们卖出去,更不指望赚钱。

起初,上门收购山货很艰难,云丽因此吃了无数回闭门羹,被村民当成“骗子”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为收购5公斤土蜂蜜云丽走了半天山路,最后竟被主人轰出了门。当她无助地走出村子时,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冷静下来后,聪明的云丽换了一种方式。她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联系认识的驻村扶贫干部,主动帮助他们的扶贫对象代销农产品,每一笔交易都平买平卖,她自己则靠销售其他微利副食品来支撑经营。

去年5月的一天,东川区铜都街道办农科站听说云丽的消息后,专程找上门来,请她帮助销售一批滞销的黑糯玉米。这一次,云丽仅用了3个小时就卖出10吨黑糯玉米。

云丽的名字渐渐被人们熟知,也接连二三地交出一单单漂亮的业绩。仅在2019年下半年,她就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销售出40吨杨梅、12吨红薯、15吨小枣、46吨金花梨、200吨洋芋、3吨野生鸡枞、15吨软籽石榴、8吨五谷杂粮、20吨面条……

众人拾柴 帮助爱心姐妹做大电商扶贫事业

在东川区乌龙镇,云丽迎来了转机。镇长被云丽的执着和能干打动,亲自带着她挨家挨户上门推介。镇上种植的乌龙高钙米,后来都交给她负责包装并代销。北京、上海的援滇干部也伸出援手,一起帮助云丽打开销路,带动更多的扶贫产品走出深山,销往京、沪等一线城市。

东川区副区长季赟(中)和云丽一起直播带货

云丽在直播带货

在各级领导和扶贫干部的共同支持下,云丽创立了品牌“农果云”,在东川区铜都商业街开设了特产营销店,在官渡区珥季路开设了扶贫产销体验店,并动员姐姐云琼辞去酒店管理的高薪职业,加入到创业中来。

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商业街的农果云特产营销店

“她从小做事情就特别吃得起苦,待人也心肠好,很少计较。”云琼说,看着妹妹辛勤打拼,既心疼又佩服,应帮她一同扛起责任,把电商扶贫这项事业做起来。

店里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长期和边远贫困山村打交道,云丽和贫困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她的诚实善良和童叟无欺逐渐在山区群众和客户中形成了口碑。

到东川红土地镇收购老花豆,一户人家妻子生病,还有3个孩子,云丽用高出市场价的价钱买下这家人的全部豆子。女主人很感激,为云丽做了煎鸡蛋和洋芋煮白菜,这已经是她家最好的食物了。临走时,云丽偷偷地在饭桌上留下了300元钱。

农果云公司员工到贫困群众家中收购土特产

在乌龙镇的乡街子上,一位70岁的老奶奶从山上背了一筐白芸豆来售卖,直到集市快散了,豆子也没卖出多少。云丽把老人带到“农果云”的收购点,以每公斤12元的价钱将豆子全都买下。正常的市场价,至多10元一公斤。趁老奶奶不注意,云丽快步跑到隔壁的副食店,买了两袋糕点放进老人的背箩里。回头道谢的那一秒,老奶奶的眼睛湿润了。

到山里走村入户收购农特产品的日子里,云丽的车上总是装备着米面粮油,到了建档立卡户的家中,她都会悄悄地留下一袋米、一桶油或是一盒面。

云丽带领员工去往建档立卡户家中的路上

“贫困群众都知道将心比心,妹妹帮助代销的农产品有了收益,他们很欢迎也很高兴。平时去到家中,有的煮腊肉、煮腊排骨招待她,有的烧几个大洋芋塞给她,带在路上吃。”云琼说,和妹妹一起创业的日子,有辛苦,有喜悦,更有参与扶贫事业的那份沉甸甸的充实和感动。

习总书记的关怀 让她们满怀信心迎小康

今年1月20日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天下午,成为云丽、云琼这一生最珍贵的时光。讲述起当时的情景,云丽表示,平时在电视上看见习总书记,给人很威严的感觉,见到习总书记的那一刻,没想到是那么和蔼可亲。

云丽、云琼努力克制住激动的情绪,一心只想着要把云南的农特产品好好介绍给习总书记。与习总书记交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刻在了她们的脑海里。

“你们好!”

“习总书记好!”

“你们来自哪里?”

“我们来自昆明市的国家级贫困县东川。”

“你们是什么民族?”

“彝族。”

“你们那里脱贫了吗?“

“2019年就脱贫了。”

“你们是什么公司?”

“昆明农果云商贸有限公司。”

“农果云”参加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

这时,习近平总书记后移一步,抬头看了农果云的展位介绍,说:“你们卖的是扶贫产品。”

在“农果云”驻足的三分钟里,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作物如数家珍,详细询问了高原苦荞、乌龙米、黑花生和开花洋芋的种植情况、定价情况。说起东川面条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我知道,这是挂面。”

“销量还好吗?”就在云丽以为习近平总书记要离开的时候,一句亲切的关怀再次在她耳边响起。

“比预期的好多了。”云丽愣了一下,赶忙回答道。

“好,很好。”

就是这句听起来再寻常不过的关怀,让云丽创业以来所有的滋味瞬间涌上心头。

云丽、云琼姐妹手捧寓意吉祥的年货,大声送出她们的新春祝福

“总书记的关怀就像一位长者对小辈的鼓励,是我们把扶贫事业坚定做下去的最强动力。”云丽说。

“当时我站在旁边,清楚地看到妹妹眼里的泪花。”云琼说。

当晚回到家,云丽、云琼的心情难以平静,姐妹俩整宿没睡着。妹妹拉着姐姐的手说:“习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让我冲劲十足,带着大家做电商扶贫更有信心了。”

在店内忙碌的云丽

如今,“农果云”已经成长为东川的扶贫龙头企业,依靠实体店+电商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共同营销。云丽负责货源和品控,云琼负责管理和销售,她们在乌龙镇种植了100多亩七彩花生,建起了七彩土豆片加工厂,有了1600立方米的冷库。

农果云生态基地出产的七彩花生

农果云公司与东川区80多个专业合作社、寻甸县的187个专业合作社、禄劝县的318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稳定的产供销合作,代销的农特产品达到600多种。仅寻甸的牛干巴年代销量就达10多吨,禄劝的撒坝火腿年代销量有20多吨、野生菌30吨。

种类丰富的农特产品

庆丰收、迎小康。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依然在创业路上的云丽、云琼姐妹更是舍不得偷闲一天光阴。她们每天奔忙于组织货源的路上,洽谈客商的路上,下单发货的路上……中秋、国庆节前,“农果云”汇集昆明北部三县的数十种电商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北京、上海、深圳、湖北、河南、石家庄、成都等地。

“农果云”体验店一角

现在,云丽、云琼姐妹已经开始筹划在省内外发展加盟店。明年,她们还要继续扩大七彩花生的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希望将来,我们能把全省的优质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稀有、健康的云南特产。”再次露出真诚而朴实笑容的云丽,笑起来真好看。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