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降下来 村民乐开怀 ——璧山区大路街道团坝村推动“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纪实
中国网10月15日讯 取水困难、水质浑浊,曾是大路街道团坝村村民的心中之痛。如今,通过一路摸索,该村村民从过去的打井寻水、靠天吃水,到现在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洁净的自来水,饮用水质量不断提升。用该村党委书记胡正兴的一句话来说,水质升了,水价降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直接、更加实在了。
接通自来水 解决村民饮水需求
“哗哗哗……”10月10日,大路街道团坝村村民李廷富拧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冲洗着蔬菜。
“现在龙头一开就有水,别提多方便了。”李廷富一边摘菜一边感慨地说,“不但水压大了,水质好了,水价也由原来的4元/吨降到3.2元/吨。”
李廷富回忆,多年前,村里没有通自来水,村民饮水多是从附近的井下、地里取水,卫生状况堪忧。“水里的矿物质超标,一旦喝多了容易得结石,那些年村里就有不少村民因为喝地下水患上结石。”
为解决全村1567户群众健康饮水的需求,2011年,团坝村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自来水管网铺设到了村民家中,2012年,该村逐步实现自来水入户。自此以后,村民告别了饮水难。
“喝上水”不代表“喝好水”,相比城市集中供水,农村地区管网线路长,地形复杂,供水工作又出现了新的短板和“痛点”。
“原来的供水管是PVC材质,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外界因素影响,老化破损严重,导致跑水漏水现象时有发生”。胡正兴无奈地说,用水三分之二,跑水三分之一,跑水量甚至远高于用水量,加上收费难、无人管护等问题,导致实际抄表收取的水费不足以支付应缴水费,村集体亏损高达二十几万元,一度难以支撑继续运行。
建立自来水协会 漏水滴水有人管
为让村民饮水有保障,减少供水管网漏损率,及时全额缴纳水费,2014年,村支两委探索成立自来水协会,由村党委书记任会长,村委会主任任副会长,村综治专干、村财务员、首期安装自来水的4个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实施“专人管水、专人管账”,坚持摸排漏水跑水的损坏管网,逐户宣传,告知村民管网漏了的水也会记在村里总表上,跑了的水每家都要平摊水费,以提高村民的维护意识。
“村里无论开大会、小会,我们都积极宣传用水常识,并将维修水管人员的电话打印出来,贴在每家每户的墙上。”胡正兴说,现在水管若有跑冒滴漏,村民自己都知道水阀在哪里,自己先去把阀门关了,再通知维修队维修。
通过大胆探索、主动谋划,再加上在2017年积极争取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将管材质量较差的PVC管更换为更加环保耐用的PE管,团坝村集体不仅扭亏为盈,水费收缴率也提高到80%。
成立用水户协会 管水护水规范化
“不光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 胡正兴说,农村饮水最难的问题就在于管理,虽然前期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但要想真正把自来水管好,工作还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今年初,团坝村被正式纳入“党建引领、水价治理”试点村。经过筹备,今年3月20日,村党委牵头正式成立团坝村用水户协会,由胡正兴任理事长,通过宣传发动,一批党员、群众主动加入,协会现已有代表51人,会员1280户。协会会员代表大部分由党员担任,实行普通党员联系周边农户制度,骨干党员包片、连线对农村供水设施进行巡查管护。
“除此以外, 我们还建了“1+1+N" 和定点帮扶责任体系,分片、分层管理。”胡正兴介绍,全村供水管网长16千米,为精确管护,他们将全村划分为11个“责任田”,由一名党员认领一块 “责任田”,对接N户用水户,责任党员、片区水管员引导群众主动缴纳水费,积极参与饮水管网日常巡查维护。
48岁的沈道中是团坝村综合服务专干,今年,他当上了该村的用水专管员。
除按时抄表、收缴水费,沈道中每个月还要监督水质,对全村的供水管网设施设备及相关构建筑物开展巡查,避免跑冒漏滴,让饮水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我每月至少要巡查4次以上。”沈道中说,作为村里的水管员,一旦发现任何问题,他将及时处置并报告供水单位,配合进行维修或养护。
制订奖励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发现跑水漏水及时报告记2分,参与自来水管网巡查记2分,发现故意损坏管网并及时举报记5分……在前期基础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段时间,团坝村还探索了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党员和水管员日常工作的表现情况进行加减分,每个季度凭积分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
通过一系列监督、奖惩政策,团坝村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现在,团坝村水费收缴率达到100%,漏损率降到11%,每人每月用水2吨以内按3.2元/吨收费,超出2吨按4元/吨收费,水费结余已有25万余元,管理效益逐渐变成经济效益,形成了“以水养水”的良好循环模式。(朱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