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艺术

邓毅:坚守民间立场 抒发人间大爱

发布时间: 2020-10-26 15:35:07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如果说中国文学是通过世俗世界走向人类精神,那么,《红楼梦》《阿Q正传》《鹿鼎记》的成功,便是很好的例证。无论是“物、意、言”,还是“情景交融”。亘古以来,具象化的现实的直观性把握和尊重,理应是首要的。

青年作家郭琳系列短篇小说,则运用虚构的艺术手段,将极奇幻的故事情节和极现实的人情世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叙写生活感应,客观且不冲动,悄悄施展故事,以世俗化和人性化的审美意识,作品小人物多,人情味浓,没有霹雷闪电,只有日常事件,小说题材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和社会关系。在艺术上改变那种粗陈梗概的方式,着力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把塑造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为短篇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把曲折复杂的情节当作逐步强化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发展史的手段。通过形象再现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小说充斥了形色各异的人物和景象,让读者在“艺术陌生化”的噪音与杂色里感受出生动的民间存在:那些影影绰绰的城乡百象;那些断断续续的人事传闻;那些平平淡淡的容言举止。可谓悦人耳目、五彩斑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凸现维护民间立场。在叙事上,注重文学片段与民间故事的双重构想,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找到了“结点”,巧妙地叙述“人”和“事”。不注重细节的纵深描写和极致的文学夸张,叙述且又将情节放置在“巧合”上,既引人入胜,又耳目一新。

image.png

中国教育色彩大奖获得者许世虎 郭琳速写

我们说小说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想象中的现实。作者写出来的故事,向读者敞开一个别样的生活世界:无论是车站站台那一对佝偻着身体的老人,还是江边义然救人的侏儒,以及那弃婴妞妞的父亲王柱子,以及那越洋过海回国娶妻的大乔无不触动我们隐秘的心灵深处那根感动之弦。这其实具有一定的写作挑战性,应该说,是较好的文学想象力和较强的理性驾驭力,成就了小说。

值得提及的是,作家郭琳在创作系列短篇小说的模式上,则没有热衷于故事的奇特,形成雷同化的叙事模式,而是立意高远,立足于具体而微的表达,俨然从大地上的缕缕晨雾、斜阳写起,翻开生活的褶皱,一探究竟。

体察生活,聚焦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是作者现实题材小说创作特点。小人物遭遇的社会不公,人的社会境遇、社会关系的聚合与离散等,看似波澜不惊,但却蕴藏了无数人性的可能状态和命运的不可把控。而人道主义立场决定了这样的写作,对于历史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坚持。即把有效的表达从大量无意义的事件中剥离出来,赋予其叙事意义。

我们不妨看《小面馆》,作者把面馆老板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深入探究其幽微而深邃的内心世界,以个体的境遇和心迹,以语言和技巧的丰富性,反映时代与生命的复杂性。

小说《养女》是作者短篇又一力作。叙写贫困乡村农家汉子捡婴养女,凸现大爱的故事。作者对生活的洞见与体察,情怀与担当,使一个作家能够把个体化的悲伤融汇成普世性的悲悯,能够从一时一刻具体的场景及其感受之中,提炼岀超越时间、闪炼着永恒光辉的情感琥珀。

作者小说叙事,以小见大,即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从事件、小人物以及细描写中,深入开掘,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乃至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来。朴实无华的叙事语言和叙述方式,如同那真切日子、平常故事,自然流畅的小说基调与风格。叙写那些普通民众在逆境中坚守,在其文字里记录,且显现出的不仅是个体生命轨迹,还是众多普通劳动者最朴素、最真诚的生活缩影。

郭琳历任记者、编辑、主编,文艺期刊、出版社等签约作者,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2019年被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市委会评为“优秀新盟员”,她采写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得全国和重庆的新闻奖,文学创作则是她一生的追求。小说是她与生活的多层面心灵对话,通过写作认识生活,也通过写作认识自己,探索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核心、地缘与边界。就以包括《快递小哥和三张棉垫》在内的系列短篇小说作品为例,窃以为,其主题是励志的、伦理的,连同关于生命困境与人的自由……惟其如此,让读者触摸到作者小说的精柔,坚硬的质地,厚重、幽深的分量。

青年作家郭琳表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强化个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思索,叙事技巧、人生阅历和艺术功力,能够传达出驳杂的城乡人生经验,展现时代精神。已有“惠风播乡土”的收成,更有“蓄芳待来年”的企盼。我们祈愿在往后小说创作中,葆有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与艺术理想,真情永驻,激情不减,不负年华,为读者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image.png

作者简介:邓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自著报告文学集《重庆纪实》,散文集《大山人》,文艺评论集《点击与喝彩——邓毅文艺评论选》,学术专著《略论我国现代文学书目体系的建立》等。作品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奖,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奖,国家五部委全国散文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重庆报告文学奖,重庆市政府社科成果奖、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品集》、荣获“全国中青年文艺家德艺双馨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