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态环何

奉节:昔日矿区变景区 乡村振兴有底气

发布时间: 2020-11-06 11:33:1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在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产业发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让这个昔日废弃矿区变成了生态景区,在这里,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泉水潺潺,鱼翔浅底。走进大窝景区,入眼便是这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而景区新增的各种体验项目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游客朱文珍玩得不亦乐乎:“大窝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山清水秀,吃的也有,玩的也有,体验项目也很多,而且给每个人的感觉都很快乐,玩了还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游客严春则去体验了极限运动项目:“我刚刚去玩的吊桥,一个人在上面蹦还是有点不敢,爱情堡这个地方游玩的项目很多,希望下次能真正体验一番。”

看着这个坐落在郁郁葱葱的山间、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窝景区,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曾因生产硫铁导致核心区域寸草不生、田间耕作颗粒无收、群众下岗无所适从。这些年来,青龙镇大窝社区痛定思痛,坚定不移“弃硫启美”,促“黑色”经济转绿色发展。

“当时这个地方是寸草不生,像一片沙漠一样,我们老百姓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大窝景区负责人文金平告诉记者,后来由于国家产煤政策的调整,政策性关闭,考虑要带动老百姓致富,他便利用这里的山水等很好的资源,以及海拔在1100米至1800米之间的气候优势,来发展旅游,真正来带动老百姓致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摆脱发展困境,探索新出路,大窝社区这几年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利用一磺厂工业遗址和当地独有的自然风光,积极实施石漠化治理、发展乡村旅游等措施,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的巨大转变。

“大窝景区通过公司+农户+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景区已经建成望月湖、海豚湾、爱情堡极限运动体验区和工业文化体验四个版块,现在带动老百姓发展农家乐13户,每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百万余元。”大窝景区负责人文金平说道。

随着景点不断增多,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大窝景区的人气越来越旺,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吸引了当地不少村民返乡创业,开设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水果采摘基地等。村民张娇便是其中一名,2017年,她回到家乡承包景区的农家乐——海豚湾壹号农庄,如今每年能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张娇坦言:“我们以前在外面打工挣不到多少钱,想着孩子小就回来承包了农家乐,一年有十几万的收入,想着旅游越搞越好,我们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大窝社区还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和小水果产业,融入到景区发展中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青龙镇大窝社区村民朱发明就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我们养鱼一年收入5-6万元,脆李和石榴算下来也有近10万元,一年的收入就有十五六万元。今后旅游发展越来越好,跟着大窝的旅游发展,我们想把农家乐和民宿办起来,跟着景区一起发展,把生活越过越好。”

目前,大窝社区种有石榴、芍药、脆李等作物数千亩,还完善了水上娱乐项目和极限体验项目。大窝景区的创建,不仅使这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因旅游受益的群众也是日益增多,百姓旅游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原本“脸朝地、背朝天”的农民钱袋子更鼓,脸面子更亮,腰杆子更挺。

青龙镇大窝社区村民朱发明自豪地说:“现在我们这住着很好,有山有水,真的是绿水青山,电水都很方便,家家到户,都是自来水,生活比城市都安逸。”

青龙镇宣传统战委员刘云表示,大窝社区作为青龙镇文旅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立足保存完善的工业遗址、深厚浓郁的农耕文化,整合景区公司人员和社区班子成员,精心打造“听了就想来,来了就想留,留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休闲旅游好去处。目前已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等美誉。

青龙镇宣传统战委员刘云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项目围绕旅游建、结构围绕旅游调、民生围绕旅游兴’为路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共赢新局面。”

既发展旅游,又改善生态,这不仅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当年那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成了休闲大景区、生态大家园,呈现“处处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这里的人们正在日益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邢艳梅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