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三大国家级非遗亮相重庆 快来南滨路赏“年画剑瓷”

发布时间: 2020-11-23 16:25:5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国网11月23日讯 11月22日下午,龙泉宝剑、青瓷、杨家埠木版年画展在南滨路龙泉宝剑青瓷重庆博物馆开幕,展览时间持续到24日下午15:00,在此期间,重庆市民可以欣赏到三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龙泉青瓷和首次来渝展出的杨家埠年画。

image.png

龙泉宝剑与青瓷,是“国家级非遗文化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龙泉宝剑,铮亮的剑锋削铁如泥,水波般奇异的纹路令人称奇,精致独特的剑鞘巧夺天工;龙泉青瓷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细腻如脂,无不呈现了匠人匠心精神。

image.png

据龙泉宝剑青瓷博物馆馆长雷雨介绍,龙泉青瓷烧制始于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青瓷窑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中国符号。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晚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铸造工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哲理,是铭刻于中华民族千年血脉中一段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古代名剑,是诚信高洁之剑。

重庆龙泉宝剑青瓷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民办博物馆。馆内设有“剑心瓷韵”厅主要展示古代龙泉宝剑和青瓷文物,“沈广隆”厅主要展示百年老字号“沈广隆”的宝剑作品,龙泉青瓷传人烧制的青瓷藏品。“沈工堂”厅主要展出省级大师作品。“龙渊堂”所展览的刀剑青瓷,分别代表中国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在全球的最高水平,藏品包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新培、夏侯文及郑宗么等创作的精品。另外还有“元首阁”珍藏的是龙泉宝剑珍品。同时,还展出镇馆之宝:陨铁宝剑。

“这对门神叫做神荼和郁垒,是由24块明代年画木板,反复印制48遍而成,色彩鲜艳、工艺精湛、生动自然,真实反映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情况……”走进馆内,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副社长、非遗传习所负责人陈克红正兴致勃勃地向来宾介绍精美装裱的杨家埠木板年画。

image.png

杨家埠木版年画,一个色一个版,采用中国最古老的活字印刷术,需要创作、刻版、拓印、装裱四个工序,分别由不同的非遗传承人完成,此次前来交流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副社长、非遗传习所负责人陈克红女士是可以独立完成四项工序的非遗传承人。

“我们展出的这批年画其中有一些国家一级文物,是明代和清代的原版拓印。”杨家埠年画保护协会主席、杨家埠木版年画社社长、鸣家王永海,表示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杨家埠木板年画首次来到重庆交流,与宝剑青瓷共同展出,难得一见。杨家埠木版年画几百年来一直植根潍县(现为潍坊市寒亭区),以鲜明淳朴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非遗文化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机遇、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南岸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朱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南岸区与山东潍坊市深入开展非遗人才培养、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先进技术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image.png

据悉,南岸区作为重庆的文化大区,历史沉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良好,辖区现有神话传说、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巴渝文化等历史遗存,从古代到近代,从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现代代表建筑到历史文化名街、宗教寺庙都有全面的反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