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方传真

重庆潼南:崇龛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多用 一田多收

发布时间: 2020-12-03 13:50:4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稻田综合种养使蟹更肥壮,味更鲜美。

虽然已是初冬,水稻也收割完毕,稻田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但在崇龛镇临江社区稻梦空间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里,仍是一片勃勃生机。再生稻粒粒饱满,工人们卷起裤腿,拿着镰刀穿梭在田野里收割再生稻,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今年收成很好,水稻每亩产量达800-900斤,再生稻达200斤。”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滕文强笑着说,我们生产的“蟹田大米”不仅口感好,而且价格高出普通大米好几倍。”  

普通大米市场价一般在2元多左右,“蟹田大米”怎么这么贵?面对笔者的疑问,滕文强解释说:“我们选用的是‘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并且采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出的都是绿色无公害大米,所以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几倍,还供不应求。”  

“稻田综合种养”又是怎样的种养技术呢?它与传统的种植技术有什么区别呢?带着一连串问号,笔者跟随滕文强在稻田基地转了一圈,深入了解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前世今生”。  

“稻田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适水动物养殖相结合,利用有限稻田空间资源实施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水稻种植和鱼类、虾蟹养殖相互促进,在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滕文强向笔者介绍,基地有500余亩稻田,稻田里养殖有小龙虾、大闸蟹、甲鱼等。2016年滕文强购入第一批虾苗开始尝试稻田综合种养,并通过走访学习和培训摸索了一套管理方法和种养技术,稻田改造、肥水管理、品种选择、插秧投苗、病虫害防治、收割捕捞、存储销售……各个环节都科学有序。  

笔者在现场看到,跟其他的虾蟹养殖场不同的是,滕文强的养殖场里没有充氧机、没有排污口,更没有饲料抛撒机。水体不循环,不抛洒饲料,这样的水质虾蟹能快速生长吗?  

“这恰好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优点。”滕文强笑着说,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蟹,稻虾共生、稻蟹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稻田的水稻供虾蟹生长,不仅为虾蟹遮阴避阳,还能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稻田不仅使虾蟹肥壮,肉鲜味美,虾蟹的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这样“互为供给”,实现了有机循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我们的大闸蟹个头饱满、肉质紧实,能达到三四两一个,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和虾蟹共生的稻米不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米粒软糯甘甜,品质也更加安全。”滕文强说,过去单纯种粮的亩均收益不到2000元,稻田综合种养后,水稻亩均收益提高到了7000元。  

滕文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小龙虾每亩收益4000元,大闸蟹每亩1.2万元,甲鱼每亩1.8万元,加上稻米,今年的收入达到了560万元。“下一步公司计划采用‘物联网+认养农业’的生产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设在田间的监控,在手机上实时看到我们的农场。”滕文强说,现代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够使消费者更为直观地知晓粮食生产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近年来,潼南区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因地施策,引导部分鱼、虾、蟹养殖户将养殖场“搬迁”至稻田,目前已在柏梓、崇龛、龙形、寿桥等镇建成主要以稻鱼、稻虾、稻蟹共生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面积8.1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是一条‘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好路子。”区水产中心副主任腾树君表示,我们将不断丰富“虾稻共作、稻鱼种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内涵,让更多群众通过“稻田共养”来实现增收致富。(赵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