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 多措并举 彭水旅游悄然崛起
彭水县阿依河景区,前来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彭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彭水县罗家坨苗寨,游客跳起苗家舞。陈兴盛 摄/视觉重庆
游客驾车行驶在润溪乡樱桃井村。甘勋乐 摄/视觉重庆
“山歌不唱呦,就不开怀呦!”“娇阿依,磨儿不推不转来呦!”在秀美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阿依河峡谷,每天都有山歌回荡在山间。
10年前,阿依河不过是武陵山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穷山沟;10年后的今天,阿依河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0年前,彭水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景区建设几乎是空白;10年后,阿依河、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旅游景区已成为彭水的新名片。
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彭水县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多亿元。
曾名不见经传的彭水旅游,如何在10年间悄然崛起,并实现“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
景区带动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村民彭华兵在阿依河景区旁开了个农家乐,有40个床位。即使在旅游淡季,周末也能满房。
“我家共有4亩地,光靠务农挣不到好多钱。2012年,阿依河景区成气候了,我便开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彭华兵告诉笔者,靠着开农家乐的收入,他家买了车,孩子也上了大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经过近10年的打造,阿依河景区如今已成为彭水旅游的“招牌”,当地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吃喝玩乐游产业链条。在这里,游客可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听苗族山歌,徒步领略“一线天”的峡谷风光,体验激流险滩的漂流,还能在旅游小镇品苗家美味、看篝火晚会、采摘生态瓜果,感受苗族风情。今年1至10月,阿依河景区已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门票收入2578.65万元。
旅游对当地脱贫带动作用明显:阿依河景区直接解决了当地500多人就业。同时,景区还建设了165个扶贫摊位、129间扶贫商铺,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经营。还开设了5个旅游商品扶贫专柜,出售当地腊肉、土鸡、山菌等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大批游客的到来,还带动了阿依河景区周边11个镇(街)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家乐的发展,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因旅游受益,5万多人脱贫。
数据显示,2007年,阿依河景区周边及沿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到2018年已达到1.3万多元,旅游富民的效益凸显。
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三张名片,彭水县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以“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为品牌,打造了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等一批精品景区,以及近30个特色小镇、特色村寨,以景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距离彭水县城52公里的罗家坨苗寨拥有原生态的苗族集群部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但由于交通不便,地处偏远,过去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彭水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设计的原则,对苗寨农房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同时,按照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的要求,完善苗寨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各方面的要求。如今,罗家坨苗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点,还建成了43栋充满民族风情的苗族特色民居。民居掩映在绿树田园间,让人宛若置身油画中。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到寨子里耍,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客人。”在当地开农家乐的谢琼说,罗家坨苗寨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她靠开农家乐年收入8万多元,一家人不但脱了贫,还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
品牌营销 “一节一赛”提升景区影响力
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类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强化品牌营销,是彭水旅游崛起的秘诀之一。目前,彭水县每年开展各类与旅游相关的活动逾百项,不少活动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中,近年来连续举办的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一节一赛”,不但将体育赛事与节日庆典、旅游资源和彭水厚重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彭水神秘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打造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摩托艇联赛、国际艺术滑水比赛和阿依河国际漂流赛等体育赛事品牌。
作为“一节一赛”的重头戏之一,今年,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已举办到了第九届。从7月踩花山节开幕到年底,彭水还相继举行了相亲会、庙会、自行车赛、亲子户外运动挑战赛等10余项精彩纷呈的活动,通过活动全力推介阿依河、蚩尤九黎城、乌江画廊、摩围山等当地重点旅游景区,不断提高“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依托“一节一赛”,当地乡村旅游顺势崛起。今年7月,在毗邻摩围山景区的润溪乡樱桃井村黄地峡,一场“共享农场认领”活动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黄地峡共享农场拿出124块土地供市民认领,市民认领土地后,不但可种植、收获、品尝高山蔬菜,还能享受恬静的慢生活。
紧紧围绕“一节一赛”旅游发展策略,润溪乡加快完善设施场地,举办共享农庄丰收采摘体验、学生团队劳动教育体验、徒步丛林穿越、环池自行车竞技、休闲垂钓体验、巧媳妇刀工比赛、乡村美食展、太极健身、露营纳凉等系列文化活动,如今已成为集休闲度假、康养健身、农耕体验、避暑纳凉、民宿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旅游+扶贫” 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
“彭水发展全域旅游,根本目的在于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彭水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彭水通过旅游,直接带动了3.2万多人实现就业,还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过去的润溪乡樱桃井村是贫困村,也是典型的“空壳村”,但村里的黄地峡景色优美,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0多度。2016年,润溪乡依托黄地峡的自然风光,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巴渝民宿,对村民房屋进行合规新建改造,统一规划村容村貌,建成市级巴渝民宿示范点。
今年58岁的邓应奉自小生活在黄地峡,过去,他和老伴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点玉米、蔬菜过活。当地发展巴渝民宿后,邓应奉的房子由重庆巴渝民宿公司统一改建、统一配置,利润由公司和邓应奉按照2:8分红。就这样,老邓没花一分钱,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当起了老板。
“游客也由公司统一安排。我们不担心没得游客,只要管好房间卫生,做好伙食就可以了。做起来还是轻松,在屋头一年就能赚三四万块钱。”邓应奉说,连民宿房间内的洗漱用品、拖鞋、电视都是公司统一提供。
按照“巴渝民宿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樱桃井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帮助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增收的致富道路,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了基础。
在彭水县靛水街道火石社区,49岁的魏江华对当地发展旅游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切的体会。
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还要供养3个孩子读书,魏江华曾欠下一身债。后来,彭水九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黎公司”)对口帮扶火石社区,公司结合当地民族特色旅游,对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后,建议魏江华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米粉。2017年,在九黎公司的帮助下,魏江华购置了米粉加工设备搞起了米粉加工,现在日产米粉300多公斤,大部分都通过九黎公司对外销售,每天纯利润近500元。“欠的债都还清了,大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安了家。”魏江华说。
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近年来,彭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经济,从“品牌建设、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着手,坚持走文旅融合型高质量发展路子,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2012年到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量从340万人次增加到30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50多亿元,两次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陈维灯)
数读彭水脱贫攻坚>>>
11万人
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万户贫困户1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3.2万人
通过旅游带动了3.2万多人实现就业,75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12370元
从2012年到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至12370元,增长1倍多
150多亿元
全县接待游客量从2012年的340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0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50多亿元
100%
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10%
全县基层首诊率保持在72%左右,贫困患者住院自付费比例保持在10%以内
32.5万人次
2015年至今年9月,累计兑现一次性医疗补助资金1.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累计报销支付医疗费用4.4亿元,落实医疗救助资金4926万元,惠及贫困患者32.5万人次
资料来源:彭水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