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态环何

璧山区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300天

发布时间: 2020-12-11 14:38: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曾清龙 王程 | 责任编辑: 郭颖慧

中国网12月11日讯 12月9日,笔者从区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12月8日,2020年璧山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距离年底还有23天的情况下,首次达到300天,同比增加了18天,其中PM2.5超标天数同比下降6天,臭氧超标天数同比下降11天,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6%。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璧山区持续发力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寻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璧山不仅水清了,天也更蓝了。

加强统筹领导

让治污更精准有效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璧山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蓝天办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通过划分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将全年的大气防控任务细分到责任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蓝天办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情况并进行预报,每周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并强化针对性措施。同时完善定期巡查制度,统一九大类巡查记录,细化巡查要求,定期印发《璧山区打赢蓝天保卫战督查通报》,对防控工作开展不力的区级部门和镇街实施扣分,同时将结果纳入区生态河长办每月考核通报。

同时,璧山区委托市环科院开展PM2.5和O3源解析,分析研究该区PM2.5与O3趋势及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通过1个国控站、1个市控站和4个区控站(包括青龙湖背景站)数据,客观准确分析该区空气质量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印发《重庆市璧山区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工作方案》,根据污染因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将全区划定为红色控制区域、黄色控制区域、重点控制区域及一般控制区域,突出重点区域和特定时段差异化管控。每年5至9月,实施O3污染控制重点管控;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特别是秋冬季,实施PM2.5重点管控。

今年以来,璧山区还不断强化措施,推进科技治污。通过在重点控制区域、重要时段持续提升抑尘车使用频率,加大清扫保洁力度;积极探索高空喷淋、路灯喷雾和超声波喷雾等科技治污项目,在重点区域形成小环境,局部范围内降低颗粒物浓度,抑制臭氧生成;同时,初步建成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与自动分析系统,利用环保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大气污染趋势的分析研判,以及污染源的精准定位,从而全面提升污染防控预警能力,及时落实针对性的应急防治措施。

多管齐下

加速污染源头治理

在工业污染方面,璧山区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严格落实整改,不满足整改条件的坚决搬迁或关停,减少面上的污染;针对砖瓦窑、水泥制造、鞋业等重点行业,组织各类专项执法检查11次,增加监测、监管频次,减少点上的污染;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近三年共检查企业2000余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400余个,立案查处200余件,处罚金额2000多万元,减少违法排污的污染。

在交通污染方面,璧山区全力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工作,累计淘汰黄标车500余辆;在城区主要路口长期设置4处检查站,完成机动车路检4500余车次,查处冒黑烟车辆2000余辆,处罚近30万元,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量。

在扬尘污染方面,加大对施工扬尘的管控力度,成立联合执法小组,指导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控尘十条,近两年已累计检查工地5000余个次,督促整改问题近3000起,查处工地扬尘污染案件11起,罚金累计26万元;加大对脏车入城、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城区主要道口设立2个运渣车及脏车入城检查站,检查渣车、运土车1万余车次,查处违法运行的运渣车和脏车入城等案件共100余起,罚款近30万元;加大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力度,近两年来出动作业人员6万余人次、清扫车3000余台次、洒水车5000余台次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冲洗洒水近20万吨,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

在生活污染方面,2018年起,璧山区就在全域开展餐饮油烟治理,督促1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和所有公共机构食堂全部安装油烟治理设施,已累计对3000余家餐饮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完成餐饮油烟整治验收460家;针对露天焚烧秸秆频发现状,璧山区建立了秸秆管控网格化监管机制,经过近两年的强化整改,已得到有效遏制。

璧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十四五”期间工业必然快速发展、城市必然快速扩张、经济必然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增量也会高于全市水平,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下一阶段,璧山区将再接再厉,按照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曾清龙、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