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八面来风

岳池县政协委员提出乡村文化振兴要强化“三个注重”

发布时间: 2020-12-14 13:19:45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当前,乡村振兴已全面纳入脱贫攻坚接续战略,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容、灵魂与抓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近日,岳池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文史员深入乡村社区参观学习、走访调研,并就抓好乡村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委员们认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人治思维、封建迷信、圈子文化、陈规陋习、民风民俗不淳、文化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和实施。要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传统文艺、农耕文化、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优良习俗等优秀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文化村镇、传统民居、宗族祠堂、古树名木等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保护,凸显地方性价值,激发村民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要传承乡村文化精神,传承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村庄传统文化,鼓励支持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持有人开展传统艺术、曲艺杂技、民间舞蹈等传播活动,鼓励创作乡村优秀文艺作品,充分运用好融媒体传播独特优势,发挥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凝聚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向增长。要加强乡村文化治理,坚持自治与德治相结合,强化人文教化作用,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和优秀文化进农村、进家庭、进校园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变村民精神面貌,自觉摒弃传统陋习风俗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注重全面实施标本兼治。委员们建议要以自治塑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推行村规民约、专门规约、邻里规约等道德规范,不断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以德治铸魂,深挖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力量,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积极开展“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新乡贤”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一批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兴业富裕示范典型村,以榜样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吃苦耐劳、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要以法治强筋,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推行“法治第一书记”制度,加强对信访矛盾突出村管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注重提供产业发展动能。委员们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主力军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效果,优秀乡村文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民素养和生产技能。要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才、科技、文教优势,利用各地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等基地,结合乡村产业行业特色特点,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实地观摩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要振兴传统工艺,鼓励各地挖掘推进本地“匠人”优势,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培训,培育传承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成立石艺、竹编、书法、文艺等协会组织,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发挥“以技传人”、“以文化人”作用,推动农村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和民俗文化产业发扬光大。要坚持融合开发,对具有鲜明区域特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实行特色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加快乡村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接,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农家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培育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村镇,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乡村文旅产业特色之路。(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