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科教文卫

国内教育大咖齐聚重庆八中助推成渝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16 13:38:3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中国网12月16日讯 12月1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在渝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成渝两地的教育界人士齐聚八中渝北校区,以“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为主题,共同交流新时代普通高中的育人实践成果,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教育改革。

改革育人方式促进质量提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陈如平,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韦志榕,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谯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广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重庆市中学数学教学专委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显政等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艾道淳主持开幕式。

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艾道淳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谋划、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重庆市渝北区副区长张广莉在致辞中表示,基础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作为唱好“双城记”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的实践分享和成果交流,将会进一步丰富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内涵。

“本次会议以‘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为主题,顺应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要求,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谯建对本次研讨会和共同体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区县在成渝双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好优质高中学校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好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助推作用。

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提出,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的背景下,我们的中学,特别是我们的高中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如何推进我们的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如何探索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策略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面临的前沿思考。

打造共同体双城携手共进

研讨会开幕式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共同体成立仪式顺利举行,该共同体由重庆八中、成都石室中学共同发起,旨在深度研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谯建、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广莉、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重庆一中校长唐宏宇、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共同启动该项目。

image.png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共同体”授牌。

研讨新方式感受学术魅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由重庆市教育学会、成都市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中学校长联谊会主办,重庆八中、成都石室中学承办。本次会议为期2天,采用了理论加实践的教育研讨新方式,涵盖主旨报告、新课堂展示、主题分享、专家讲座、同课异构等多样化内容,广邀国内“教育大咖”分享国内外前沿的教育理论、剖析经典的教育案例,同时,注重回归课堂本身,邀请众多优秀教师进行新课堂展示,教育专家实时点评引领。

名家汇聚 高端引领

在双新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如何探索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策略,已成为新时代教育面临的前沿思考。

image.png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韦志榕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韦志榕以《改造我们的教学》为主题,讲述了重新认识课程的育人价值、重新认识课程目标、重新认识教学方式以及会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会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会教学测评、把握测评关键点。

image.png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围绕《云课堂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四个方面认识“在线教育”:正确认识“云课堂”作用、把准云课堂建设方向、科学建设课程资源、选择多种传播路径。云课堂不仅要传播课程的知识,更要突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目标。同时,他还分享了重庆云课堂如何实现学生在云课堂点播自主学习,通过网上直播,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公平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指出课程改革的四大难点:课程建设、选课走班、教学改革、课程领导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之下的教学要“四突出”:突出学科本质、突出学科体系和结构、突出主干知识、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应给教师最大空间、最好的条件、最大鼓励,发挥教师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

image.png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表示,新时代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基础与发展、关注个性与差异。增值评价不是着眼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评价体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改进教育和教学。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陈如平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出发,指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旨在探索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式,最终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育人方式改革的核心是“人”,关键在于全面“育人”,可概括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的过程中要防止“技术主义”,避免滥用信息技术手段。

image.png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看来,学生生涯规划应五业(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志业)贯通,为爱而学。不唯分,让分数有生命的温度。育人要培养“生存价值”更培养“生命价值”。教育应统筹今天与明天,追求长远与高远。

经验分享 启智增慧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共同体的发起方,重庆八中与成都石室中学并肩携手,同频共振,为教育改革凝聚力量。

重庆八中作为2020年全国首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一直在不断总结与分享自身的教育经验。研讨会上,周迎春校长以《课程——承载学校价值》为主题,聚焦学校课改历程、课程现状,以“树人溯源”“树人理念”“树人课程”“树人寻道”四个部分,分享了八中课改实践之路以及课改探寻之思。周校长表示,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重庆八中将继续坚持“合格公民,优雅学子,卓越人才”的育人目标,秉持“学校本色发展,学生本体发展,学科本质发展”的课改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实现“乐育天下,为国育才”的教育追求。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以《关于学校治理的石室实践》为主题,从“教育史诗,石室传奇”“文化积淀,优良传统”“学校管理,示范引领”等方面,展示了石室中学的文脉传承,提出了在教育方面的“石室思考”,分享了具有石室特色的课程体系。重点介绍了石室中学的治校理念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尤其是“成长树”课程体系包含的国家基础课程、学校文化课程和领军人才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名师课堂 拓展视野

来自重庆八中的曾应洪老师和来自成都石室中学的李奇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他们的课堂研究成果,体现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

重庆八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泽勇点评到,成都石室中学李奇老师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准确定位,选取了探寻“诗味”的点,化解了诗歌中的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反常,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四点要求。此外,他逐层深入,循循善诱,带领同学们挖掘诗歌隐含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启发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诗句。

重庆市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显政针对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数学课例展示表示,这一精彩课堂可以归纳为“五有”:有序、有动、有情、有魂、有效。教师深入把握教学背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生为本、生生互动,重构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的体验,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课堂的生成性与教学的深层性。

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分会场的同课异构环节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展开,选取新教材内容进行课程实施展示,研讨了新教材使用的实践及教学策略。重庆八中、成都石室中学、广西南宁二中、重庆一中、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巴蜀中学、重庆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名校的老师回归课堂本身,通过献课和学科专业研讨等方式深耕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成都石室中学刘曦,重庆一中周波涛带来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紧扣教科书中正弦函数图像的生成方式,不急不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image.png

重庆巴蜀中学尚凯旋,广西南宁二中王彬围绕《故都的秋》(部编版必修上)进行展示。其中,王彬老师温婉细腻、如沐春风,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增加了代入感;尚凯旋老师收放自如、豪放大气,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成都石室中学杜扬晨的《Reading for Writing》(新人教版必修一Unit4),以显性的方式,将概要写作的评分标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概要写作的标准有明确的了解,本堂课最大亮点是引导学生总结概要写作的步骤和结构。重庆南开中学邹佳兵则通过任务,将概要写作的标准隐形地传递给学生,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一个情景设置,以这个情景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分步呈现给学生。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有获得感。

重庆育才中学常超,重庆八中方全波的《曲线运动》(人教社2019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都贯彻了对新教材的分析,用实验进行引导,由学生的角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用教师智慧的温度温暖了课堂。两位教师语言生动凝练,课堂活泼有趣,值得细细品味。

重庆西大附中谢康《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的课堂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同“大容量 、快节奏 、高思维”的课堂理念相契合。能够紧扣教材,条理清晰,通过反复高频率的问答,来抓住学生思维,课堂风格“活而不俗”,思维不掉线。重庆外国语学校杨健对课堂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宏观定位,中观建构,微观透析,和现在的新高考联系紧密,比如咖啡馆中的谈话等等,积极启发学生对于新材料和新情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