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重庆

开启新里程 谱写新篇章 黔江做强做优桑蚕产业

发布时间: 2020-12-16 16:30:08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公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四批)名单,全国有79个区县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重庆市黔江区被认定为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建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不仅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更为农业生产主体发展提供新空间新途径,对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黔江优质蚕桑基地


桑蚕产业“提档加速”

加快群众增收步伐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因其自然资源优势而得天独厚,具有生产优质蚕茧的自然条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黔江区现已建成重庆市“集约化、规模化优质蚕茧”、“高效生态蚕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

image.png


△黔江优质桑蚕茧


青山绿,百姓富。近年来,黔江区科学规划蚕桑业发展部署,全力打造蚕桑品牌,为提升黔江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金溪镇,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昔日贫困落后的乡镇,实现了美丽蝶变。

据统计,该镇2020年已有6个村33户117人从事栽桑养蚕工作,建有桑园面积899亩,全年养蚕526张、产茧16063.6公斤,养蚕售茧收入619121.6元,人均增收5291.64元,与全区贫困户养蚕收入相比,高25.6%。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家有4口人,拥有50亩桑园,养蚕89张,产茧72.4担,养蚕收入可以达到141802.6元,每个人算下来有35450.64元呢,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 太极乡新陆村村民石胜全在说起这几年的蚕桑产业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更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黔江栽桑养蚕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栽桑养蚕作为传统农业产业,在黔江自有记载以来虽未间断传承,但曾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制约,致使蚕桑产业技术落后产量低,长期徘徊不前。


2000 年,黔江区成立以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将蚕桑列为全区七个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


2008年,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用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蚕桑列为全区“三大”(烤烟、生猪、蚕桑)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充分调动蚕桑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收到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让传统蚕桑业历经风雨开出新花。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区林业局从2018年开始启动黔江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以来,紧紧围绕实现生态美、产业兴、蚕农富、企业活、财税增、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产业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利益联接,努力推进蚕桑丝绸产业形成三产融合、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的格局。把黔江宜桑宜蚕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image.png

△丰收的喜悦

筑牢夯实产业基础

做强做优产业链条

2011 年 12 月,黔江“武陵山桑蚕茧”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2019 年黔江桑蚕茧、桑蚕丝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武陵山”优质蚕茧、桑蚕丝品牌享誉市内外。 

如今,蚕桑产业已成为黔江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截止 2019 年底,黔江区桑园面积由建区初期的 0.25 万亩零星桑树发展到 2019 年底的 7.3 万余亩优质桑园,年养蚕 7 万张,产茧 6 万担,蚕农养蚕收入 1.12 亿元。

找准自身定位,放大特色优势。黔江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蚕桑产业发展的“六化五配套”科技兴蚕技术路线,生产的蚕茧质量上乘。

在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方面,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与农户签订了《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和蚕茧订购合同》,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链。

此外,黔江以蚕桑基地建设为基础,近年来不断延长茧丝绸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丝绸企业在正阳工业园区建起了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完善,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基本建成集缫丝、织绸、服装、地毯、生物资源循 环利用及外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19 年产业链产值 5 亿元左右。 

image.png

擘画新蓝图

以实干笃定前行

蚕桑产业是兼顾生态文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绿色生态产业,是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中产业链条完整、稳定性好、增长潜力巨大的生物产业。

根据国家六部门发布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消费〔2020〕151号)文件和市委主要领导关于“蚕桑产业选得准,扶贫带动大,生态效益优,继续发展好”的指示精神,12月9日,黔江区又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蚕桑丝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

《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市委市政府对黔江建成武陵山区和渝东南重要经济中心的定位,把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黔江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抢抓打造渝南绵蚕桑产业带的机遇,推进蚕桑丝绸及生物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蚕桑全产业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效益化,助力乡村振兴。


image.png

蓝图徐徐铺开,实干成就梦想。


未来五年,黔江将建成“全国优质生态丝出口基地”“全国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蚕桑丝绸产业双核带动示范区”, 把蚕桑丝绸全产业链打造成优势生态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35亿元及以上,带动3万人增收,蚕农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养蚕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到“十四五”期末,全区标准桑园面积稳定到 10 万亩、年产优质茧 15 万担以上;建设完备的缫丝、织绸、真丝家纺、绢纺、复合 纤维加工、印染、丝绸服装、饰品、艺术品精深加工等茧丝绸工业 体系;打造集桑蚕生物医药、食品饮品、肥(饲)料、桑枝食(药) 用菌、生物质燃料、丝素化妆品及保健品开发于一体的生物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展现土苗民俗风貌、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蚕桑文化古 村落、小镇和集吃住行养购、体验娱乐教育一体的休闲观光桑园。 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 30 亿元及以上。

沧海桑田,任重道远,黔江将谱新篇。“十四五”间,黔江人将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徐兵、马晶涵)